667 发表于 2003-11-25 16:06:00

贾题韬先生

              使棋评成为艺术

                  ----略谈贾题韬先生的对局评论

    象棋评论(或曰评注),与具有悠久历史的象棋本身,或更为晚出的棋谱“年龄”相比,可以说还是个“婴幼儿”。但随着社会主义制度下棋艺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迅速提高,各种全国和地方性的大型比赛不断进行,各地棋刊日益增多,这就使棋手和广大爱好者有可能和必要通过评注这一形式交流经验,互相切磋。经过各地名家----特别是著名象棋评论家贾题韬先生的努力,棋评已逐渐成为一种与对局不可分割,但又自成体系,独具作用的一门艺术了。
    目前的棋评如百花齐放。棋评家有各自的风格,拥有不同的读者群。不过,就笔者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贾题韬先生的评论。因为,只有他----才使棋评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从而把棋评提高到前所没有的艺术境界。而且,据笔者的了解,象棋评论的体例,也是首创于先生的《象棋指归》一书。
    很长一段时期,对局评注只是为对局本身作一些就棋论棋的简单的注解,是作为对局的附庸而存在,甚至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对评注的意义和作用尚无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无庸讳言,由于评注者本身理解力和写作能力的限制,或心存顾忌,怕得罪人,怕大名手等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趑趄不前,欲言又忍,不仅文章毫无文采可言,内容也不痛不痒,说不出得失关键,读了犹如喝了杯白开水,这就起不到评论应有的作用;另外,也还有一些偏见影响着棋评的发展。例如,有人以为棋评者多是不能上阵的棋手,似乎非“大师”不能评棋。其实,这是把评棋和下棋混为一谈。正如认为“红学家”应该能写出《红楼梦》,剧作家要能粉墨登场,到饮食店品味的顾客应会入厨操刀一样,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其实下棋和评棋的关系,正如文学和文学家的关系一样,是相辅相成而又有区别的。
    当然,评注者的棋艺水平愈高愈好,自不待言。但对局评论的目的不外是:一、使棋艺得到普及和提高。全国绝大多数爱好者的水平,与名手的差距大约是单、双马。如果离开这部分读者的需要,只照顾少数人的欣赏,那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二、使下棋的人感到言之成理,寻之有味,丰富他们的战略思想,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三、使评注文章能够引人入胜,把文学手段融裁进棋评,让读者在欣赏精彩着法的同时也享受到文学美,使他们在一种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增长棋艺。
    要作到这三点正是棋评之不易处,决不是只会下棋就能担负此项艺术任务的。即使是棋艺和写作水平都足以担负,也还是要认真负责,出以精心。在着法的分析或表达的方式上,对下棋者的临局心理,竞技状态,以及胜负对名次的关系等种种因素,都要作细致、全面的考虑和推敲,也才能有较好的产品。可以说,评好一局棋,比下一局棋所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还要更多些。如果从对广大读者的帮助和给他们的享受来讲,恐怕下棋者更要让位给评棋者,至少也是平分秋色的。
    贾题韬先生的棋评正是具备这三个特点,因而得到愈来愈多的读者喜爱和赞扬。而且我敢说----恕我斗胆----先生的棋评,不仅前无古人,如不注意这方面的人材培养,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因为,高超的棋艺水平与深厚的文学与哲学的修养熔为一炉,并体现在棋评中,是难得兼而有之的。
    据笔者学习的浅见,先生的评论文章一是逻辑性强,整个评论过程,绝无前后矛盾之处。这自然与先生曾执教“论理”(现在通译为形式逻辑)有关。可能不少读者有这种感觉:有的评注,开始一直说红方好,过了一段,突然又变成黑方好,中间哪一着出了毛病?评注中却找不到。
    二是文格和观点绺呶萁?玻??呕趾辍6嗍谴永砺鄹叨忍岢鑫侍猓??琳吆娃恼咭院艽蟮钠舴ⅰ@?纾?冻啥计逶贰废笃宓谌?谒?姥罟侪U先负胡荣华一局棋,在双方走了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车9平8,车一平二卒7进1,车二进六马2进3,兵七进一士4进5,马八进七炮8平9,车二进三马7退8,马七进六之后,对局证明:马七进六未能紧握先手。由于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到底走哪一着好,尚需时间和实践的验证。因而作为一个问题的提出,先生写到:“就局势分析,执先一方中炮布置已大体就绪,方向选择大有余地;执后一方则处于半闭塞状态,只能因走而走,理论上讲,总该有全局形势的制高点可寻的,特提出作为研究的发端。”这就给读者和弈者都指出了研讨的方向,对布局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三是论述精辟,言之成理,且多弦外之音,余意不尽。不仅使读者得到技术上的提高,也帮助棋手开阔思想境界。如第三届“五羊杯”赛,杨官璘先和李来群一局,在双方走到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车9平8,兵七进一卒7进1,马八进七炮8平9,炮八平九马2进3时对局证明马2进3缺少反弹力,先生建议走车8进5骑河捉兵,以后果然时见采用。这当然不一定是棋手看了评论,但说明先生高瞻远瞩,才能达到“英雄所见略同”。
    四是为最大多数读者着想,评得详略得当,但以详为主。针对一般读者水平,提出种种在棋手脑海里思考过但又未走出来的变化,关键和头绪繁多之处且附参考图加以说明。使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当然,由于各地棋刊篇幅、风格不同,评注者写法不同,笔者并不认为这是唯一的模式。但为广大读者计,这是值得提倡的。
    不过,最明显,而又为先生所独具的特点,就是把文学有机的揉进了棋评;使文学和棋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先生的文章纵横泱荡、舒卷自如,文笔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人如饮醇酒,如醉如迷。古人有以《汉书》佐酒者;作为象棋和文学爱好者倚枰细读先生的评注文章,其享受又何在《汉书》佐酒之下!先生在解放前所著《象棋指归》及《象棋论坛》中就有不少文笔优美、立论精辟的评注。但因系文言,难免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叹。现在先生用白话写作,但又时时引用古籍中有生命力的典故、成语,以及诗、词、曲中的名句,更显得文采斐然,雅俗共赏。如《晋书》羊*传,有“*在军中,常缓带轻裘”一语,经引入李来群对赵汝权对局,真是恰到好处,表示了对香港同胞的赞誉和情谊。它如引《庄子》“善刀而藏”,陆游“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柳宗元“欲采萍花不自由”等等,无不恰如其分,妙趣天成,且给原文注入了新的内涵。
    另外,笔者虽然遗憾地与先生无一面之缘,但据了解,知道先生写评注是极为认真负责的。写出初评后,还要随时听取意见,或想到新的观点及时补充,绝没有苟且从事的。这给评论家有不小的启发,也可以纠正那些评棋轻松、容易的看法。
    笔者同广大读者一样,希望对读到先生的文章,更希望各地评注家和爱好者共同努力,使棋评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本文原载于《成都棋苑》第15期

667 发表于 2003-11-25 16:08:00

在披读现代象棋史的件件资料时,一个响亮而光彩的名字——贾题韬蓦然出现在我眼前,他以棋风正、棋品好、棋艺高、棋事光彩而赢得了棋界的崇敬。是的,如果象棋界多一些像贾题韬那样的人,历史上象棋或许不会被某些人称为“下九流”;如果像贾题韬这样的前辈各省市都多几个,流风所及,象棋界的风气和品位都可能再好一些。


(一)好棋品人人称赞

  贾题韬,字玄非,清宣统元年(1909年)出生于山西省赵城县的书香之家。自幼天资聪明,记忆力特强。贾从小受的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教育,不论是家庭或是他个人,总希望将来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为此,童年时,他虽已学会了弈象棋,不过是课余玩玩,似乎没有想到今后会成为象棋国手和棋艺理论家。

  贾的职业是教师,有大学教授的底蕴和经历,也曾屈尊在中学任过教。为人师表嘛,人品当然要好,而贾的人品和棋品却好得足可楷模,令人尊敬。据《贾题韬与竹园棋社》等文载:贾弈棋时总是戴一副眼镜,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他从不敲子以免影响对方的思绪,更不在弈棋时谈话。至于弈完后,除了对方有意请他分析指教外,从不倚老卖老,自以为是。如果在弈棋的中途,需小解之类的,必和对方招呼后才离开;弈棋中偶尔说一两句话也很谦逊,绝没有自我吹嘘的成分。

  在弈棋的内在品质方面,贾更是顶刮刮的。既讲求实事求是,又以棋艺和事业为重;既诲人不倦,又严于律己。1940年时,谢侠逊从南洋回国,到了当时的陪都重庆,后又来到成都,经李铁樵先生介绍,贾和谢约定,为成都蜀华中学对弈20局,以交流棋艺,由崔复作棋证。当弈完17局后,谢曾提议改为共弈30局,以利于今后单独印一本专集,贾亦表示同意,但后来谢因事离开成都,弈赛之事无形告一段落。于是棋人们就关心起已弈的17局情况来。一段时间来,谢侠逊未提及谁胜谁负;贾题韬也未公开向外界披露过胜负之数,只是到逼迫不过的情况下,透露“小胜”两字。更为使人钦佩的是,这17局,贾是有记录的,但被谢索去,后来未见在《象棋谱大全》之类的棋书中刊出。贾氏就向谢索回,但没有得到,就这样,这17局宝贵的棋艺珍品竟于世间消失。不过,我们从中可看出贾题韬的高洁棋品来。

  贾的高尚棋品,还反映在他撰写棋书时,基本上未举自己的对子棋作例局。我们从《象棋指归》、《象棋论坛》等书所举例局来看,凡对子棋的例局,贾全部用其他名手的棋局,这一方面可以宣传别人,保留他们的作品,另方面是对自己的苛严要求,因为若举了自己的胜局,难免有扼人的“嫌疑”。

  贾题韬的好棋品,还表现在弈棋之外的人品上。据《刘剑青师徒弈海情深》载:贾当时在成都的竹园弈棋,有个名刘剑青的小孩常站在棋旁观看,贾觉得此子可教,遂主动邀刘到自己家里去教棋。刘起初不愿去,什么原因似不消说。为了打消刘的顾虑,贾说:我不收学费的。更为奇特的是,贾不仅教刘下棋,还教刘读《孟子》。有一次贾氏需暂离成都,在一本《孟子》上题了这样几句话:“人当立志,无志则不成其为人矣!然志者,非志于名,志于利,乃志于为人,无亏于父母。家国、社会也。汝年少,尚不知事,特示此,期事事着力。所讲《孟子》,务熟读深思,写字读书,日有定课,以其余力志于象棋,暇则闭目存养,令精神勿外驰。其余大端,他日再及,此留剑青念之。”从这段话,我们可看出贾题韬课徒既重棋艺更重于人品。


(二)好战绩隐约可感

  贾题韬把弈棋作为一种艺术境界,而不是把比赛的胜负作为主要目标。尽管贾氏大部分弈棋经历在成都,很少见到他弈棋业迹的介绍,但我们还是隐约可感贾先生的高超棋艺。主要有下述方面:

  一、从一些名手对局中感知。由于贾题韬有不愿宣扬自己的内在品质,因此,其棋艺作品公开流传的甚少,特别是他在棋艺高峰时期的棋艺作品更少见。这当然和旧中国时很少举行棋赛及贾不大愿意在比赛中争胜有关。除了在四川的一些对局及胜负外,1956年全国赛前夕,贾因公出差,恰在北京,留有一些胜负数字:在天然轩,他胜过宋景岱、孙登魁、曹德纯等名手,惊动了全国象棋锦标赛裁判组。从棋艺水平来说,许多人认为胜者可能是贾题韬,但名字——贾自报贾玄非及工作地点——西藏,又对不上号,为了试探贾玄非是否贾题韬,张雄飞想出了一个办法。据《先农坛巧会佳宾》载:次日在天然轩茶社前贴出“贾题韬速来赛场一谈”的字条以试探怪客,贾看到字条后即去了赛场。原来贾其时已调西藏宗教界工作,此次来北京开会。贾还被临时邀请担任裁判工作。

  二、从贾对四川名手对局得知。四川是个大省,亦是西南地区的中心,弈棋人口相应也多些,只因限于地理条件,和外界的交流相对少些。但整个棋艺水平仍足可和江、浙、粤、冀、黑、沪、京、津等省市媲美。当时四川棋坛有“五虎”之说,贾题韬迁川后,和“第一虎”高佛泉对局可让二先,和另外的“虎将”唐晋尧、陈德元等也让二先才互有胜负。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棋手为了抬高自己(怕输掉不光彩),硬要让人家长先或二先;又有些棋手为了赢得彩金,偏要人家让二先,贾与他们绝不相同。贾能够让四川的一流棋手二先,就可验证出他的棋艺水平了。

  三、从贾的棋艺评析中感知。贾题韬的撰述,已见到的有《象棋指归》、《象棋论坛》等,评析联系线、路、增强棋势。保持和转换先手等,分析精辟,还举出演变的着法,以利印证,体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对于当头炮对屏风马、对兵局等大路开局,对于列手炮、巡河炮对当头炮等当时不多见的开局,都举了例证,使全书15种101局开局法,都有了例局。分析演绎的着法,细致绵密,令人叫绝,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三)好棋路著述于书

  迄今为止,贾先生写过《象棋指归》《象棋论坛》、《象棋残局新论》三种书,虽都很“薄”,但蕴理却甚深厚。现就我对于贾先生三种书,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关于象棋起源问题,贾先生论述得合情合理,富于雄辩。他在《象棋指归》的《序》中说:象棋的象,并非指走兽的象,而是模拟战斗形态的象,这个“象”是类似之意。又认为象棋起源于春秋战国。从棋盘有河界,表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大体在黄河流域。在棋子方面,有司内的士、相 (象),有担任进攻的车、马、炮、兵四类,其中车的力量最强大,表明当时以车战为主要的手段,是吻合春秋战国时代的。这里再补充一句,当时军队最基础的组织是“伍”,也合乎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贾先生的论述,不凭空,不仅及一点,而是从历史上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来研究它的起源问题,是一种学者的态度。

  二、重视“势”和“路”的研究,是贾先生对棋理的独特认识。贾认为象棋既然是模拟艺术,就必须看到两国交战的胜负基础在于“综合国力”。所以他在《象棋指归》中十分注意到“势”的研究及从属于“势”的“路”的阐述。他在《视察战场——棋盘》这一小节中引了孙子的话:“夫地形也,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乔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对棋盘上的纵线分为主力线 (四、五、六路),侧翼线(二、三及七、八路),迂回线(一路和九路);横线分后卫、生命、布置、前卫、前哨五线,还用“表一”的形式讲了这些线路的要略。对于两线交叉的“点”,更以“表二”的形式讲了要略。对于棋子——即每个军种的攻防要略,也作了阐述,如炮不宜轻发,“轻发则无力”; 马宜置于可据之地,“为守兵之用”等。对于局势——阵形研究,更是结合各种布局法再参照“名局评解”来阐述。所以, 贾先生是重视于棋的基础来讲的,和一般棋艺书籍偏重于具体战术不同。

  三、将象棋看做是一种艺术的境界,而不是作为沽名钓誉的工具。贾的棋艺水平高出四川众多棋手约一、二先(当年)。 但他从不宣扬,很少将自己的胜局公布于众,他认为如这样,就会“客观上贬低别人”。又如贾和谢侠逊的十七局对局记录,谢拿去后未能出版发行,这对象棋艺术恐怕是一种损失。是不是没有留底呢?退一步说,总有一两局能回忆出来。但贾考虑到谢“总司令”的地位,所以他一直没有在公开场合提起这件事。

  贾题韬少年时在太原读书,毕业于山西大学。在校期间经校长常燕生介绍曾加入过青年党,做过少将参议,当过国大代表,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解放初在金陵大学、光华大学任哲学、逻辑学教授,后被委派进西藏,做佛教方面的工作。贾先生一生好弈,除了棋艺创作和理论著述外,还积极参加其他棋事工作。他担任过四川、西藏佛教协会等领导工作,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仁厚长者,是棋界师风的一位“立人”。

  贾先生于1995年1月逝世,享年86岁,是棋界的高寿者之一。

667 发表于 2003-11-25 16:27:00

<FONT size=3>“中象第一棋评家”(贾题韬先生)的棋评 作  者: 乌龙第一匪(zi0582) <BR>  贾题韬先生(1909—1995)是中国象棋理论的奠基人,他棋艺高超,博学多才,早年就与“棋坛总司令”谢侠逊齐名。不仅是讲授逻辑学和哲学的教授,而且还是当代有名的佛学家。由于他有很深厚的文学和棋艺素养,所以他的棋评能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读其文似饮佳酿,让人如痴如醉~~~~ <BR>  现将他发表于《成都棋苑》第3期的一则棋评转贴出来,与喜棋爱弈的诸位同好共欣赏。 <BR><BR><BR></FONT>
<CENTER><BR><!GENERATOR name="XQStudio" version="1.53"><BR><FONT size=3><APPLET codeBase=http://www.hgchess.com/java/ height=301 width=249 code=JavaXQ.class><PARAM NAME="movelist" VALUE="H2-E2 H9-G7 H0-G2 I9-H9 I0-H0 G6-G5 H0-H6 B9-C7 C3-C4 D9-E8 B0-C2 H7-I7 H6-H9 G7-H9 C2-D4 H9-G7 D4-C6 B7-B3 E3-E4 C9-E7 A3-A4 B3-C3 C6-B4 C3-I3 G2-I3 I7-I3 A0-B0 C7-D5 B4-C6 A9-C9 B2-C2 D5-C3 C6-B8 I3-I4 C0-A2 G5-G4 G3-G4 I4-E4 F0-E1 G7-F5 E0-F0 C3-E2 G0-E2 C9-A9 A2-C0 F5-D4 C2-A2 E4-F4 F0-E0 F4-F8 B8-A6 A9-D9 B0-B3 E8-F7 A2-A3 F9-E8 A4-A5 D9-D7 E1-D2 I6-I5 D0-E1 I5-I4 A3-A1 E6-E5 A1-D1 E5-E4 B3-B9 E8-D9 A6-B8 D7-D6 B9-A9 F7-E8 A9-A6 D6-A6 B8-A6 D4-E2 D1-B1 E2-G3 G4-G5 E4-D4 C4-C5 I4-H4 C5-D5 F8-I8 G5-G6 I8-I0 D5-D6 I0-C0 A6-C5 D4-C4 B1-B9 E7-C9 C5-B7 E9-F9 D6-E6 C0-C3 G6-G7 C3-E3 E0-D0 G3-E2 E6-F6 G9-E7 B7-D6 E2-G1 B9-B1 E3-D3 B1-D1 C4-C3 D1-D3 C3-D3 D6-C4 G1-F3 A5-B5 H4-G4 D0-D1 G4-F4 B5-B6 F4-E4 B6-C6 E4-E3 E1-F0 E3-E2 D2-E1 F3-D4 C6-D6 D3-C3 D6-E6 C3-C2 D1-D0 C2-C1 C4-A3 E7-C5 G7-G8 C9-E7 G8-H8 D4-F3 A3-C2 F3-E5 H8-G8 E5-D3 E6-D6 E2-D2 C2-A1 C1-D1 D0-E0 D2-E2 A1-C2 D3-C1 C2-D4 D1-E1 E0-D0 E1-F1 D0-D1 C1-D3 D6-E6 D3-B2 D4-C2 B2-C4 C2-A1 E2-D2 D1-D0 C4-E3">
<br><br></APPLET></FONT> <BR><!Welcome to "http://www.qipaile.net"><BR></CENTER><BR><BR><BR><BR><BR>-------------------第四届全运会象棋团体赛---------------- <BR>     广东 杨官麟 红先负 上海 胡荣华 <BR>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BR><BR>       关 系 冠 军 的 一 局 棋 <BR>1、炮二平五 马8进7 2、马二进三 车9平8 <BR>3、车一平二 卒7进1 4、车二进六 马2进3 <BR>5、兵七进一 士4进5 6、马八进七 炮8平9 <BR>7、车二进三 <BR>  双方以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的局面开局。一般执先的一方为了避免局面趋于简单易成和局,多走车二平三压马,使对方的右翼马、炮和中宫补象都暂时受到牵制,保持从中线或侧翼选择进攻方向的主动权,这是应有的策略和姿态。但压力愈大反弹力愈大,由此引起的激烈对攻也是波澜起伏层见迭出。因此推想杨方的不去压马而兑掉车,也可能是针对胡方擅长攻杀的风格,采取了先立于不败之地,以稳持先手的策略。 <BR><BR>       作 为 一 个 问 题 提 出 <BR>7、~~~~~~ 马7退8 8、马七进六 <BR>  杨方兑车之后,下一步如何开着是此后全局进程顺利与否不容忽视的关键所在,马七进六似乎是当然的走法。 但从以后的发展来看,马出路不宽,车度数较缓,炮没有配合好点,显不理想。另有两种走法:(一)炮八进二,对方如照例应以马8进7,则兵三进一 卒7进1,炮八平三借打象闪出左车,双马通畅子力灵活,显然有利。但对方如应以象3进5或炮9平7,巡河炮邀兑兵卒就不无顾忌。 <BR>(二)车九进一,又忌对方应以象3进5或炮2进4,先手不易控制。这三种走法哪种较好?或另有较好的走法?目前尚难得出确切的结论。但这是执先一方如果采取兑车进行战斗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就局势分析,执先一方中炮布置已大体就绪,方向选择大有余地;执后一方则处于半闭塞状态,只能因走而走,理论上讲,总该有全局形势的制高点可寻的。特提出作为研究的发端。 <BR>  (乌龙第一匪注:贾先生以上廖廖的这几段话,脉络清晰,立论精辟。让初学下棋的人,对此布局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使读者对这开局不但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同时又为大师们提出了研讨的方向。贾先生指出的那三种走法目前已较少采用,现今的棋手在第八回合大多走——炮八平九开边,明九路车加快出子速度!着法是—— <BR>8、炮八平九 车1平2 9、车九平八 <BR>至此黑有两应:(一)炮2进6;(二)炮2进4 分述如下: <BR>(一)炮2进6 <BR>9、~~~~~`~ 炮2进6 10、士四进五 <BR>红方如走马七进六,则马8进7,炮五平七 炮2平7,车八进九 马3退2,炮九进四 炮7退2,相三进五,红方稍好。 <BR>10、~~`~~~~ 马8进7 11、马七进六 象3进5 <BR>12、炮五平四 马7进8 13、相三进五 马8进7 <BR>14、马六进七 红方易走。 <BR>(二)炮2进4 <BR>9、~~`~~~` 炮2进4 10、马七进六 炮2平7 <BR>11、车八进九 炮7进3 12、士四进五 马3退2 <BR>13、炮五进四 象3进5 14、相七进五 炮7平9 <BR>15、马六进七[吃卒实惠之着] 马2进3 <BR>16、炮五退二 红方稍好。) <BR><BR>        值 得 玩 味 的 移 步 换 形 <BR>8、、、、、 马8进7 9、马六进七 炮2进4 <BR>  伸炮过河平射三路兵,主动挑起战斗,不可缓。如先飞象,则炮八平七,机会可能错过。 <BR>10、兵五进一 象3进5 11、兵九进一 炮2平3 <BR>12、马七退八 炮3平9 13、马三进一 炮9进4 <BR>  在进行交换之前,先炮2平3打一手马,*令后退是必不可缺少的次序。否则,交换之后让杨方炮八进五或平七制住右马,反而要忙于应付,就失去了交换的意义。经此交换,右炮左移,避免了杨方车捉炮的威胁,同时禁闭了杨方边车出头,换掉了杨方在攻防上极为重要的三路马,使杨方阵形陷于单调偏枯;又造成了杨方八线上的马、炮为了暂时虚禁胡车出动未敢轻进的条件。而这一只看似平沙孤雁的边炮,竞得悠扬自在的为三路马扫清道路,更与之配合转入进攻。(乌龙第一匪注:精采!)这就是早年拙著《象棋指归》中所指出的“中局之要,在于移步换形”的范例,对中局进修上是值得玩味的。 <BR>14、车九平八 <BR>  车、马、炮摆到一条线上,形状显得有点呆滞,但为了策应马、炮前进,是持重而必须的一着。改走其它,胡方便易反先。 <BR>14、、、、、 马3进4 15、马八进七 <BR>  胡方仗有边炮掩护,三路马即时出动,并诱使杨方渡七兵,则马4进3,兵进一或平六,胡方都有炮9退1隔兵打马的扰着,杨方无论应以兵五进一或马八退六都头绪不净。杨方不为所动,仍按预定计划策马前进,对胡方右车实行封锁。 <BR>15、、、、、 车1平3 16、炮八平七 马4进3 <BR>17、马七进八 炮9退1 18、相七进九 卒7进1 <BR>  借渡兵搭架子把边炮移到中宫来,似乎是当然之着。实则华而不实,破坏了边炮和过河马的配合,影响到唯一作战的主力右车的出笼。应当车3进1,争取平4再出头。这只9路边炮不但能照应过河马咬住中炮、中卒、边相、边卒控制了半壁河山,而且保留有或沉底炮或移中宫的相机运用。(乌龙第一匪注:看了贾先生这番精到的评述,我对如何运炮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棋谚有云“炮忌轻发”,我的看法是,炮9退1没有弹性,而且把马与炮遥相呼应环环相扣的子力的联系性给破坏了。退9路炮是为了走卒7进1,待杨老走兵三进一后,再走炮9平5镇中。但过早的为黑炮定形,对棋局的发展是不利的。这就象武学高手过招一样,招术是不能用老的。棋坛对于用炮有“隐而不发跃如也”的说法,试想胡方如按贾先生提出的走法,9路重炮隐而不发,那么它对红方兵力空虚的右翼就具有压力,杨方也会顾虑重重。而炮镇中路后,打消了杨方对己方右翼的顾虑。) <BR>19、兵三进一 炮9平5 20、士四进五 <BR>  如士六进五,则马3进1,车八进二 车3进5,车八平九(马八退九,则马1进2)车3平2,胡优。 <BR>20、、、、、 马7进6 21、帅五平四 马3进5 <BR>22、相三进五 <BR>  如炮七进七贪吃车,则马5退7,以下车八进二或进三,明显的不行。其它两种走法:(一)士五进六 马7进8,帅四平五 马8退6,帅五进一 前马进7,帅五平四(如帅五退一、则马7退6,帅五进一 马6进5连杀)马6进5,帅四退一 马7退6,绝杀。 <BR>22、、、、、 车3平1 23、相九退七 马6进4 <BR>24、炮七平九 炮5平6 25、帅四平五 炮6退4 <BR>26、马八退九 <BR>  这几个回合:胡方右车被逼退归原位,又受边炮镇慑,难以兑兵出头;为了解除右翼封锁,终于不得不把中炮拆卸,撤回象窝易攻为守;而杨则转守为攻,可以证明胡方此前把边炮转移中宫的失着。杨方马八退九,不如兵九进一,让胡方炮打掉马作交换简化局势,加速边兵的进度。这样,车炮兵形成的边势,依然威胁着胡方的右翼,屹立河线的三、七兵,利用机会不难抢渡,但使能借此换取一象,胡方便凶多吉少。现在随手以马取卒,阻塞了自己炮、兵的活动,轻易地纵令胡方亮出右车,而原来出于不得已撤回准备换马的炮,反成了提挈全军的攻防点,昙花一现的攻势,转瞬间又变为守势。 <BR>       争 胜 负 于 毫 厘 的 相 持 阶 段 <BR>26、、、、、 车1平4 27、车八进三 士5进6 <BR>28、炮九进一 士6进5 29、兵九进一 车4进2 <BR>30、士五进六 卒9进1 31、士六进五 卒9进1 <BR>32、炮九退二 卒5进1 33、炮九平六 卒5进1 <BR>34、车八进六 <BR>  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支士划相,填补空缺,互挺边兵,利用误差,这是在中残交界处,胜负尚未判分时,为下一步进入残局所做的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彼此所争似乎很微弱,而关系局面的发展则是巨大的。 <BR><BR>  (乌龙第一匪注:贾先生的这番评述,不禁让我想到了上网下棋的棋友。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网上观看大师对弈时,常对大师们微弱细腻地运子不甚了了,感到索然无味。喜观那种搏杀激烈,妙手迭出的招法。愚以为,他们的认识陷入了误区。其实‘棋局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当进入激烈的局面时,如果棋局客观存在着弃车、弃马等致胜的着法,那么但凡大师 ,对这种局面的嗅觉都是很灵敏的,只要不大意,大都能搜索到这类妙手。而杨、胡在以上着法中出现的那种细腻平淡的运子,则与之不同。虽然它表面看来很平静,但双方暗地里却是在进行着至关重要地争夺。双方如履薄冰,稍有闪失,胜负的天平就会倾斜。这类棋局的“歧路”很多,不象对攻激烈的棋局那样具有“攻敌所必救”的尖锐矛盾,方向选择是很复杂的。倘若不是对局面认识很深刻的高手,要从中选出最优步法是很困难的。而我认为要想有所收获,就得从这类棋局中多揣摩。若能从大师们那“沉毅柔韧,锋芒内蕴,脱尽烟火之气的着法”中探得一鳞半爪,棋力也会大有提高。) <BR><BR>34、、、、、 士5退4 35、马九进八 车4进1 <BR>36、车八平九 士6退5 37、车九退三 车4平1 <BR>38、马八退九 马4进5 39、炮六平八 马5退7 <BR>40、兵三进一 <BR>  根据前段分析,杨方已再度占优,但方向选择错误,竟不惜费如许气力转弯抹角赠送中相寻求兑车。至此看出杨方所以这样走的意图是为了抢渡三、七兵以多兵取胜。但这是偏于子力的数量计较,而忽视了胡方子力的配合实较杨方为优。为了缓不济急前途尚属渺茫的三、七兵牺牲中相自撤藩篱,是得不偿失的。 <BR>40、、、、、 卒5平4 41、兵七进一 卒9平8 <BR>42、兵七平六 炮6平9 43、兵三进一 炮9进8 <BR>44、兵六进一 炮9平3 <BR>这一回合杨方兵六进一欠细,当兵六平五,既阻止了马7退6的归路,并且如以后的演变多马八退六的运用。胡方炮9平3锐意求胜,但不如炮9退6打掉一兵,减轻在关键时刻对杨方多兵的顾虑,从而可以尽量避免杨方的兑子寻和。 <BR>45、马九退七 卒4平3 46、炮八进八 象5退3 <BR>47、马七进八 将5平6 48、兵六平五 炮3退3 <BR>49、兵三进一 炮3平5 50、帅五平六 马7进5 <BR>51、兵五平四 象7进5 52、马八退六 马5进7 <BR>53、炮八退八 炮5平4 54、炮八平六 卒3进1 <BR>55、炮六进二 卒3平4 56、马六退七 马7退6 <BR>57、兵九平八 卒8平7 58、帅六进一 卒7平6 <BR>59、兵八进一 卒6平5 60、兵八平七 卒5进1 <BR>61、士五退四 卒5进1 62、士六退五 马6退4 <BR>63、兵七平六 卒4平3 64、兵六平五 卒3进1 <BR>65、帅六退一 卒3进1 66、马七退九 象5进3 <BR>67、兵三进一 象3进5 68、兵三平二 马4进6 <BR>69、马九退七 马6退5 70、兵二平三 马5进4 <BR>71、兵五平六 <BR>  以上一段马、兵残局,胡方倾向于攻,杨方倾向于守。此着,杨方如马七进六则和局已定。但即使走停着,也应当走兵三平二,不当把并排的兵随手拆开,给对方利用腾挪。推测当时杨方的心理,可能以为胡方的中卒已难以动转,三路卒受将的限制不能平肋,七路马保定中士,排除了以马或卒换双的手段,又屏障左翼使胡方的马无好点可据,因而处之泰然,产生了盲点,若无其事地走了一步不净的停着。 <BR>          和 局 已 定 胡 出 妙 手 舍 马 解 围 杨 失 良 机 <BR>71、、、、、 卒5平4 <BR>  杨方忽略了胡方伏有马4进6挂大角的绝杀,防线被突破了。以下: <BR>72、马七退九 卒3平4 73、帅六平五 后卒平5 <BR>74、马九进七 马4进3 75、马七进六 卒4 平5 <BR>76、帅五平六 前卒平6 <BR>  胡方抢到平卒一着,马卒展开联合攻势,又白白吃掉一士。杨方看似兵临绝境,万分危急,但杀里伏生,妙中有妙,舍马踏掉中卒,仍然可和 。试演:77、马六退五 ,马3退5;78、帅六进一,马5退3 ;79、帅六退一(帅六进一会丢兵),马3退5;80、兵六平五 ,马5进6;81、帅六平五,马6进8;82、士四进五,任胡方马8退7或退9不与理睬,只以下二路游兵走闲,原则上以士为饵,争取帅的上顶。胡方惟有在一方面控制帅不能上顶,一方面又须再白吃一士的条件下,才有望获胜,这鱼与熊掌,二者是不可得兼的。而杨方又错失了这一最后成和的机会。 <BR>77、帅六进一 马3退4 78、兵六平五 马4进2 <BR>79、马六退七 马2退3 80、马七退九 卒5平4 <BR>81、帅六退一 马3进5 <BR>  此局由于布局阶段就兑去一车,通盘气氛不得不表现为平易和缓,在隐约微细处较量上下。此如中局开始,胡方的右炮左移,转换局面,杨方的左车呆出,似后实先;中残交界处双方策马停车,调整士相、引炮还家、兼攻含守,无不是藏锋敛锷,劲气内运;而杨方抽炮平肋牵制胡方车马一段更见精密,绝不能等闲视之。末了,本已成为和局,杨方一时疏忽,未及深算,致遭败北,殊堪惋惜。而胡方于尾盘接近和局的斜风细雨中,犹能出奇制胜为沪上赢取冠军归,固足欣赏。(全文完) <BR><BR>  乌龙第一匪注:从贾先生评解的这盘对局中可看出,即便是胡、杨这样的棋坛顶尖高手,走棋也会有错漏。而一般的爱好者就更不用说了。 <BR>  “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对于庄生谈棋中引入的“石佛”的这番话我很欣赏。李昌镐走的棋很朴实、平淡。余以为,这种“平淡”是“绚烂之极”后的“平淡”,它蕴藏着“大巧若拙”的思想。心思机敏,走子轻灵飘逸的马妖刀,为何战胜不了表情木讷,行棋厚重笃实的李昌镐呢?实在是值得发人深思! <BR>  我认为,妙手的生成,通常是建立在对手疏忽大意或判断失误的基础上的。说到这里,不由地让我想到了去年许、陶在争夺BGN冠军的第一盘棋。就是因为陶特大的失误,才让许银川有了“表演”的机会,反之,如果不是陶汉明的失误,又哪来许银川的妙手呢?~~~~~ <BR>  时下论坛,“中局鬼手”的帖子人气颇旺。但我以为,我们这些学棋的人,倘若只津津乐道或关注一些中局妙手,而不从高手对全局形势的判断和缜密的分析中用心揣摩,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误入“野狐禅”的歧途。 <BR><BR><BR><BR><BR>

667 发表于 2003-11-25 16:32:00

        贾题韬弈名震京师

赞曰:
三友轩前起战云
轻车快马绝无上
一时名噪燕山动
竟是西川第一人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上旬,首届中国象棋个人赛在北京举行之前夕,有“蜀中第一手”之称的贾题韬因伴送藏民由拉萨来京观光之便,匹马单枪在前门外南孝顺胡同谢小然主持的三友轩棋会连续战胜了宋景岱、孙登魁与李景询等三位全市冠军,一时名震京师,迄今犹为首都的棋友们津津乐道。
  后来棋友与贾在京相遇,旧事重提。据贾老说:“对三位冠军的第一仗战宋景岱。当时中炮对屏风马的局法十分盛行。我有意避开熟套,采用飞象局拐角马,弃兵出车的招法 (相七进五卒3进1,马八进六马2进3,兵七进一卒3进1, 车九平七),出子快速占优而奏凯;如果用中炮开局,则鹿死谁手,殊难预卜。”
  贾老又说: “那一次,棋艺活动家孙经存先生力主‘京都三宝佛’张德魁、侯五山与谢小然出场轮番应战,只因侯玉山要代表北京参加全国赛(这一届以各城市为单元,每单元一人,共三十城市。初赛分五组进行),张与谢则担任大赛的裁判工作一乃未能作交锋。憾而且惜。”
  贾在三友轩棋社连战皆捷,由于找不到“紧对手”,于是改下“饶棋”,其中最精彩动人的是饶双先杀败了“佛头”小李(京都三宝佛驾前的头队先锋也),使棋社的不少弈友停手移足来盘边围观。
  原在天桥棋馆作常客的一位黄姓老大爷几乎日夕跟踪观战,虽本能说废寝忘食,但以日啖包子充饥,清茶作羹,是他们多数人中的家常便饭了。

667 发表于 2003-11-25 16:35:00

          贾题韬之《象棋指归》摘要
  
  之一:象棋之阶段及其进修方法

  象棋阶段,尚无定论,习惯上大抵以胜负分高下,无客观之标准也。今就经验所及,参以前言通说,试为论之:

  习象棋者,于枰中诸子之使用,有其自然程序,大抵先能用车、炮,得其粗相;次及于马,得其曲致;次及于兵,得其细境;次及于士、相、将,得其逸趣。至是于全体战员均可按其性质,依法运用,杀、和、攻、守大致不差者,为第一阶段。入此阶段,则合于象棋标准程度之单位,应分先者,让先必多负,推而让双先、马、炮等,亦必以所让程度之多寡,而为比例差。反之如本系分先,而彼此让先或让子,亦可互有胜负者,则棋力未定。漫无准绳,乃初学现象,尚不得谓为入段也。

  既明各子之用法,而后可以言布局。布局者,以局势向、背、强、弱而定胜负,前仅局部运用,此则能为全局计划者也,为第二阶段。

  既明布局之意,就个性所近,与工力所至而专精一种或二、三种局势者,如善使当头炮局或屏风马局等,为第三阶段。

  进而于各种局势均可运用自如,为第四阶段。

  虽明各种布局之用,然知其分不知其和,知其正不知其变,若能错综互用,尽其变化之妙者,例如,当头炮局可变为屏风马局、担子炮局、偏锋炮局(即过宫炮),为第五阶段。

  向背之中有向背,例如屏风马局破当头炮局,起手马八进七者,应继以兵三进一,左右配备始称均衡,如兵七进一即背,然有时则为向。先后之中有先后,例如马八进七,应以卒3进1为先手,然有时为后手。若能以向为背、以背为向。以先为后,以后为先,不滞于形,斯为化境,为第六阶段。

  妙持先手,不爽毫厘,神而明之,变化自在者,为最后阶段。

  象坛惯例,分先对局者为一等;降至让先、双先、马、炮、双马、车,次为等级;此乃临局区分,不同前者所论。以分先者,未必即臻神化之境,而高下系于一时一地为比较也。唯七种阶段之程度,自得依此例定其等差耳。


  已言象棋之阶段,次及其进修方法,分二:

甲、阅读

(一)首应读《象棋指归》(即本书),此书发凡起例,寻流探源,读之对象棋可得一系统之了解。非作者好自为介绍,实以历来诸谱,尚无此等著作也。

(二)次应阅《适情雅趣》,对局系由布局、而中局、而残局,学习则应自残局、而中局、而布局,盖先及其简单者,始可渐进于复杂,此谱布置简要,命意隽永,最适于残局练习。

(三)次应阅《桔中秘》,此谱为全局着法,以当头炮为主,虽称峻利,而过牵就胜方,宜识其意,勿泥其迹。

(四)次应阅《梅花谱》,此谱系全局,当头炮着法大体同于《桔中秘》而绵密过之。屏风马着法则别开生面,极尽变化之能事,唯无破当头炮兵五进一,余编有《梅花新法》,即为弥补此缺点,现下属稿中。

(五)次应阅《竹香斋》,阅前诸谱,布局、中局、残局,均已知其大要,然粗者可见,细者未及,此谱深长淡远,妙绪纷披,尤以第三集精金百炼,炉火纯青,细为咀嚼,可入“三昧”。

(六)次应阅《名手对局》,庶汇流归海,窥其全体。

上举各谱,均见于谢侠逊氏著《象棋谱大全》。至阅读次弟,乃就初学者而言,若已具相当程度,则宜视所短者而专习之;或个性所近,略更先后,亦无不可。

乙、对局

(一)须与程度相当或较高者,时常对局,不可怕输,或用或负,局终应作检讨。

(二)每次对局以二局、三局为限,多则心浮手滑,菲徒无益,而又害之。但布局运子必精密操算,不可苟且。

(三)须专用一种局势,迨谙其长短明其运用,始可另易别种布局。

(四)须谨守公约,棋品不好者,棋艺定难好,尤以不悔着为最重要,违者终身无望。

(五)须参观名手对局。


之二:战员的分析--棋子


  棋子乃用以战斗之战员。其类凡七:曰车、曰炮、曰马、曰相、曰士、曰兵、曰将。夫不知兵者不能用兵,理属自明,不待词费。兹将各子之特点、实力、用法,分述于下:

(一)车

特点:勇猛迅速,攻、守、进、退,无往不利。

实力:占第一位,可当马或炮之二倍。

用法:起手布局,应早出以策应各方。否则虽强必弱,虽先必后。横出直出,或左或右,须视局势之向背而定,不得随手。

  中局冲杀,应留有余地,以便进退。以车于战员中,具有主力作用,敌人与其一举一动,无不注意之消息之,以图制其死命,此宜谨者也。

  残局杀和,变化綦繁,大抵敌方缺士者,不得轻与兑换,宜配马、兵;缺相者宜配炮、兵;士、相全者,宜配马、炮、兵。

(二)炮

特点:行动迅速而易于成势,遥制对方,联系诸子,使前、后、左、右如常山之蛇,有击必应;如布电之网,有触必发;凭籍士、相,攻守兼施,凡局势多以之为主。

实力:次于车,一般以为马、炮相较,各有殊胜,此大不然,马行缓,炮行速,马系于一方,炮关乎全局。残局之中,就攻的方面言,马固较优,然守的方面则较为绌;且炮可以籍士、相而攻守兼施,攻不如马者,特在缺乏士、相之时,尚不得一概而论也。临局非得先手,万不可轻以炮换马。

用法:起手所重在势,宜深藏以蓄之,轻发则弱而无力,且有全局散涣之虞。宜有余子为之前,则遥制之力大;宜置于横通之线,则闪击之用神。敌缺象而有士时,最有利于炮之攻势,不得轻与兑换。残局应退守我方,借士、相而为运用。

(三)马

特点:回环跳跃,盘旋曲折,线的活动较车、炮为迟缓;面的活动活动则较广泛而灵动;以车、炮之四方指顾,尚不若此之八面玲珑也。其行曲,其力柔,其神逸,枯涩简单之局,得之则错综变化之致,儒将风流,于马有之。

实力:仅次于炮。

用法:马行缓,且有绊腿之限制,故全局宜置于可据之地,为守兵之用。必有较守兵为大之代价,始可进攻。进攻则须辅之以车、炮或二马连环,以防敌人之扼制。残局宜攻,如缺相时,须视局势之强弱而为进退,以与相可互补以为守也。

(四)相

特点:保卫将(帅),固其专司,而尤在协调诸子,使得籍以成势。例如,当头炮、缠角马等局均以相口为据点;担子炮、单提马等局均以相为间架;伤车、马、炮其势弱,伤相者其势危,诚哉其辅弼之用矣。

实力:次于马。

用法:前局宜静,轻动则有有害局势之严整。“当头兵”为其前护,宜珍惜勿失,失之则相易受威胁,连环起飞,须避炮锋;遇马飞抵,最善绊腿。残局宜动,可以遮将;可以搪马;可以闲,以窥敌之动静;可以隔,加强炮之攻势。如有缺时,宜留马以备救补,并亟应设法消灭对方之炮减少危险。

(五)士

特点:大体同于相,唯活动范围较狭,腹心之用为胜耳。

实力:次于相。

用法:前局宜静,残局亦不宜轻动。避炮锋宜顺补;避车锋宜背补;避马锋宜角补。与炮有攻守相济之功,尤于残局时为然,于缺士时为切。

(六)兵

特点:其数最多,勇于牺牲,杀之不易尽,死之大有功。

实力:次于士。

用法:此当据其位置而言之: “当头兵”最重要,除当头炮局,前局不宜轻动;三、七路之兵宜早动,至少宜动一面,以免碍马之前进,且必进一步于“相口”,始有据点也;边兵,则对方跃边马者始宜动,否则亦以静为宜。残局前进,须有护援,进至横线第七路,即应慎审,不可轻下。我方车、炮得势者,宜以兵破其相;车、马得势者,宜以兵破其士;如双方势力相当者,则应相机为用,又不可轻作牺牲也。

(七)将

特点:诸子皆可牺牲,惟此不可牺牲;诸子为决胜负之工具,此则为决胜负之目标。

实力:就其为全局之核心言,可谓大于一切;就其实际战斗力言,可谓小于一切。

用法:无论全局、残局均以静为原则,动为例外。通常宜居中路,惟亦视攻守之强弱,以避重就轻,非可拘定。残局之用,在走闲着,盖惟将之闲,多不致影响全局耳。

  关于战员之分析,略如上述。吾尝玩其风格,车如长城,如飘风;炮如春雷,如冷雹;马如名花,如游龙;士、相分飞,似惊寒之雁阵;兵不畏死,如凿路之五丁;将守深宫,高风细柳。试比物兴志而神会其别致,将醰醰有味于桔中之乐,而怡然于可歌、可舞、可惊、可喜之别一天地也。

之三:视察战场--棋盘

  既为战员分析矣,继此应一视察战场。棋盘者,战场也,俯视江山,方寸万里。纵路九、横路十者,战员所由以进退之线;纵横交错,位凡九十者,乃所据以攻守之点也。棋子既各异其性能,点线复不同其方所,是其布局运子进退取舍必有配置之宜,或有不当,非贲事即失效,虽有悍将练卒,犹走骐骥于墙茨之上,斗猛虎于泥淖之中,不惟不能施其技,且见其自困而毙矣。

  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必胜,不知此而用战必败。”又曰:“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战,胜之半也。”夫棋亦然。关于此点,历来棋谱向未道及,惟操子较久,技术较高者,乃心知其意,观其各子布置之地位,即可知其艺术之高下。

  今将棋盘点线利害之要,分别列表说明,试闭目以思,点识其形,临枰观局。将有庖丁解牛之妙。

 

表一

纵线 线目 名称 要略
四、五、六 路
主力线 咽喉要道,直接威胁将帅,宜先手占定,妥为戒备。
二、三、七、八路
侧翼线 调遣要道,应使通畅无阻,以便进退与布置。
一、九 路
迂回线 侧击要道,迂回包围,使主力与侧翼受微妙之牵掣。
横线 线目 名称 要略
一 路 后卫线 蓄势之地,宜于深藏诸子,留为后用,忌敌车、炮联合袭击。
二 路 生命线 腹心之地,险奥杀着多伏于此,宜谨防护。
三 路 布置线 布置之地,宜令诸子取得联络,彼此相倚成势。
四 路 前卫线 防护要地,敌弱我强时,应据以待变。
五 路 前哨线 巡察界地,阻敌前进以窥动静。
说明 1、此表系依棋盘之半面(己方)而言,以彼例此,理无二致。
2、线目数号,横线系底线依次及于河界,纵线则由右依次及左。



表二

界内据点 点位 要略
三·一;七·一;一·三;九·三
三·五;七·五;四·一;六·一
车、马、炮均宜据之,除“四·一;六·一”两点外,其余尤宜马之占据。
二·四;八·四 车、炮宜据之,为守护要点。
四·三;六·三 马、炮宜据之,守之用多,攻之用少。
五·三;五·五 炮宜据之,遥制中线。
二·五;八·五 车宜据之,以窥动静。
界外据点 点位 要略
二·七;八·七;二·九;四·九;六·九;八·九 车、马、炮均宜据之,尤以“四·九;六·九”乃咽喉之地,为主力线上攻守所必争。
四·七;六·七; 车、马宜据之,控制士、相,威胁将帅。
四·六;六·六; 马宜据之,破相,踏马,并伏卧槽挂角之用。
五·六;五·七;二·八;八·八;二·十;八·十、一·十、九·十 炮宜据之,“二·八;八·八”为牵掣敌方布置线之要点,其余为高镇、底坠之用,易于明瞭。
说明 1、此表系以一方面为标准。
2、点线系纵横相交之数表示之。例如“三·一”,前数“三”,为纵线之数,后数“一”,乃横线之数。

 


 

  据前二表,按图索骥,关于象棋战场之形势,抑可得其慨略已。虽然,此特一种静态的区划,使临局便于为布置运用之射影,非尽可胶柱于此。

  对手相逢,各出机杼,“主力线”不能决者,决之于“侧翼”、“迂回”各线,而“侧翼”、“迂回”有时变而为“主力”焉,“前哨”各线,因势之强弱时为推移,攻守各点,因势之向背时有转换,而前者后、后者前、重者轻、轻者重焉,凡此者,乃战员于战场上机动的配合之结果,而阵形之研究,有不可缓者已。

之四: 阵形研究--局势

  金戈铁马,布置枰间,因地理之便,审敌我之情,为联合的行动而以决胜负者:曰局势。局势者,阵形也。至此,个别之战员化而为全体,分段之点线化而为全面,各泯香色,同入洪炉,一经熔裁,莫不呈化学新奇之态而异其性质。车之至重,可轻如鸿毛;兵之至微,可重如泰山;一相之飞,可撑半壁;一将之闲,可定全局。点线交错,远近推移,轻重取舍,因势而异。举各部门之装置配备,悉奔凑于整个机括之下,而决定其退焉、进焉、攻焉、守焉,此实象棋中心之所在,而不可不明其大凡者也。

  局势之研究应分三部:一、布局--为战争之预备阶段,重在阴阳向背。二、中局--为战争之接触阶段,重在进退移换。三、残局--为战争之结束阶段,重在调度杀和。阴阳向背者,分强弱于机先;进退移换者,决攻守于已形;调度杀和者,定胜负于最后。不知布局,不足语战略;不知中局,不足语战术;不知残局,不足语战斗;三者缺一焉,不能善其事也。今先言布局,其基本方式如下:

(一)、当头炮局、屏风马局。

着法:炮二平五 马8进7 马二进三 卒3进1 马八进七 马2进3 (先手为当头炮局,后手为屏风马局,以下仿此。)

优点:当头炮局,集全体战员于主力线上,以雷霆万钧之力,为中央突破之计,先发制人,莫过于此。屏风马局,配备允当,全局各子均在可攻可守之间,无或轻或重之弊。前卫线为其火网,诱敌深入最富磁性,每使深陷泥淖而不能自拔。

缺点:当头炮局,相失联络,兵易伤亡,前局受挫,残局鲜有不败者。屏风马局,炮为马所间隔,主力线上之活动,有嫌迟滞。

(二)、先锋马局、单提马局

着法:兵三进一 卒3进1 马二进三 马2进3 马三进四 马8进9

优点:先锋马局,抢先跃马,临河观变,或静以碍其前哨线之布置,或动以为车、炮之先导。单提马局,全部机构重在保兵,前局蓄其全力,示以不胜,而图残局之可胜。

缺点:二局均属主力线脆弱,忌当头炮之中央突破。

(三)、偏锋炮局、担子炮局。

着法:炮二平六 象3进5 马二进三 卒9进1 车一平二 卒9进1 兵一进一 车9进5 马八进九 马8进9 相七进五 马2进1 士六进五 士4进5 (首着有炮二平七者、第九着有马八进七者,性质相同,无另为一类之必要。)

优点:偏锋炮局,以侧翼线为其主力线,深蓄炮力,密布火网,偏功之师,最称猛烈。担子炮局,以静制动,以炮为守,以马为攻,以迂回线为其主力线,侧击之用,别具逸致。

(四)、巡河炮局、缠角马局。

着法:炮二进二 象7进5 马二进三 马8进6 兵七进一 马2进4

优点:巡河炮局,借闪击以抢先布置,巩固前哨,遥应主力。缠角马局,以相口为马之据点,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妙用甚多。

缺点:巡河炮局,缺乏正面的攻击精神,布置线虚弱,相、马易受牵制。缠角马局,在未达到据点之前,最碍布置。

  上列各局,惟当头炮局、屏风马、单提马三者得局势之正,其余均系一偏之用。然长短互见,彼此相济,皆须识其大意,庶可临机应变。总之,凡布局运子,能发挥其优点者,即为阳、为向;反之为阴、为背;为前者胜,为后者败,毫厘千里,知机其神。执笔至此,忽忆及乾嘉间,象棋国手周廷梅 ,因入蜀采木,游鱼腹浦,观武侯八阵图遗迹,顿悟弈理故事。今之所言,非出有意,而汇类基本方式之数,竟恰符八阵,且撰稿亦在蜀中,虽出偶然,亦云巧合,我思古人,能无永怀。虽然,即武侯之八阵而悟象棋之理,周子之独也,即象棋之八阵而追踪周子之艺,今人之所易也,读者其细玩之。继言中局:

  中局为紧接布局而入于战争进行的阶段,其要略有三:

(一)、须审彼此局势之强弱优劣,决定进攻与退守。例如,占先当头炮局,对方应以单提马、担子炮局,则宜由主力线进攻,以其中路虚弱也。如应以屏风马、巡河炮局,则宜主力线现侧翼线同时进攻,以其中路之布置较强也。又如屏风马之火网在前卫线,偏锋炮之火网在侧翼线,此等地带,当敌人布置未峻之前,固不妨探杆小试,借草占风。若其行势已成,即应退守要点以观其变,不得轻撄其锋。

(二)、须视攻守之情势,随时转换阵形。例如当头炮局由主力线进攻而致胜者无论矣;如或遇阻,或移为偏锋炮由侧翼进攻,可移为担子炮易攻为守,可移为屏风马以图腾挪。又如先锋马局,敌方主力线虚弱者,可移作当头炮局;侧翼线虚弱者,可移作偏锋炮局。此局势错综之用也。

(三)、须参酌实力大小及局势关系而换子。兑换价值之合算与否,此固以实力大小为前提,例如以炮易马、以车易炮者失,以炮易炮、以车易车、推而凡以类易者可相抵。然不可不知局势之关系者,例如单提马局,以边马方面之炮为重要;屏风马局,以兵进于相口方面之炮为重要(输入者按:贾题韬写此书时,尚于黑先红后时期,相口为屏风马之相口也,必要说明。其余仿此。);缠角马局以进于相口之马及无马方之炮为重要;担子炮局,以车为重要;若轻与兑换必致影响全局,不得以个别单位之实力为比较也。以轻易重,斯为得之。

  中局要略,皆自前论基本局势者引伸而来,使于前者会其要旨,举一反三,此不难迎刃而解。继言残局:

  中局会战,胜负已判然者,战事即告结束。若杀伤相当,强弱甚微,三五凋零,平分战场,势须另行部署,再一决之,是谓残局,其要略有二:

(一)须知杀、和定法。残局为最后之决斗,故杀须定杀,和须定和。例如,单车破士相全,破双相、马,破双士马等;单炮制孤士,制孤象等,何者可杀,何者可和,皆有一定之例,虽有作者,莫能或易。必析其理而明其故。庶几成竹在胸,前乎残局之攻杀,有所准绳;终乎残局之决赛,不至功成垂败也。

(二)须得调度之宜。残局之易在子少,残局之难在路多。路多,则每子之活动范围加大,筹算不易准确,而强弱势微,稍纵即逝,倘有失着,每难挽回。故一点一线,必较尽辎铢,一先一后,必析入微茫;彼此相持也,以闲着待之,无懈可击也,以扰着乱之;攻不忘其所守,守不忘其所攻,动静以时,轻重勿失。凡此者,皆调度之宜,非仅残局为然,而以残局为尤要。

  相传僧繇画龙,人有点其睛者,破壁飞去。自《战员的分析》至此画龙告终,鳞爪毕现矣,继此更一言点睛之术。

之五:象棋点睛--先后手

  统前所言,其所以制胜者非止一端,而精要不外乎争“先手”与“后手”而已。局势者,象棋之中心。先后手者,局势之灵魂也。

  先手为主动的,制人而不制于人;后手为被动的,制于人而不能制人。先手关联之点多,其得益为全局之总较,后手关联之点少,其得益为局部之所得。先手为活句,攻守兼施,一着不作一着用;后手为死句,攻守偏至,一着只作一着用。

  先手有二:一、先中先,先手之中藏先手。后手亦有二:一、先中后,先手之中藏后手。

667 发表于 2003-11-25 16:35:00

二、后中后,后手之中藏后手。兹举一例说明之:

1. 炮二平五 炮8平5 2. 马二进三 马8进7

3. 车一进一 车9平8 4. 车一平六 车8进6

5. 车六进七 马2进1 6. 车九进一 炮2进7

7. 炮八进五 车8退4 8. 车六平三 车1平2

9. 炮八平三 象7进9 10. 炮五进四 士6进5

11. 炮三平一 车8退2 12. 车九平二 车8平6

13. 车三平二。

(1)着炮二平五,为先中先,控制中路,主动既操之我手,此后车马辐辏,无不借此发挥其威力。

(1)着炮8平5为后中先,对方如打当头兵,则士6进5后,车马均可先出,转后手为先手,否则同一布置,针锋相对,亦令无隙可乘。

(4)着车8进6为先中后,意在吃兵、压马,然左翼已受控制,全局中心在彼而不在此,攻非其时,反落后手。

(5)着车六进七,为先中先,逼马跃边,封其侧翼,塞断咽喉,占定要道,试与前着(即车8进6)比较观之,先后之义自明。

(6)着炮2进7,为先中后,虽偏得一子,此后全成被动,临局得子得先固好,如不可兼,则宁舍子不失先。失先即败,失子未必败也。

(9)着炮八进五,为先中先,此后全成主动,胜算定矣。

(10)着士6进5,为后中后,应当头炮打将,既属后手,而又生出让对方打相、闷车之紧着,任其宰割,又藏有后手也。

  先中先与后中后易知,后中先与先中后较为难辨,以其似是而非,在嫌介疑惑之间,苟能权衡无失,即可谓得象棋“三昧”。

  战员之驱使,战场之选择,阵形之运用,无论其为动、为静、为进、为退、为取、为去、为攻、为守,均必以争先手争主动为原则,取得主动者胜,居于被动者败,必然之数也。前为画龙点睛之喻,战员犹龙之细胞,战场犹龙之骨骼,阵形犹龙之躯干,先后手者,龙之睛也,得之即云行雨施,变化自如,非复笔端上物矣。

  如画龙未成,或成而不肖,便欲点睛,希图腾达者,其?(“焰”之右,加上“欠”字)然于羽毛尚未丰满,恐不免于颠覆之患,勿怪术之不灵,谓尚另有不传之秘也。抚怀沧桑,长安棋局,心之忧矣,不觉惘然。

之六: 结 论


  本篇以象棋为吾先民示吾人以战斗精神训练的娱乐。战斗必有主体,故先之以《战员的分析》,以明棋子之使用;战斗必有阵地,故次之以《视察战场》,以明棋盘之险阻;据战场以为战斗,必有其适应之方式,故次之以《阵形研究》,以明局势之要略;局势贵争主动,故次之以《象棋点睛》,以明先后手之大意;为使读者于前诸例得一整体之观念,故又次之以《和盘托出》,示全局之例证;对局不能无规则,胜负不可无标准,故又次之以《战时公约》示争必由其道;而以《象棋之阶段及其进修方法》终焉。凡可言者,略尽于此。

  言者可尽,不言者不可尽;言者可传,不言者不可传也。桓公读书堂上,?轮(人名)谓为古人糟粕;越女午剑,谓忽有所得,无所从受;施定施(清代围棋国手)从梁魏今学弈,顿悟于山行泉水之间。凡此皆神契默会,不拘形迹者也。

  余(贾题韬)年十四肄业于太原中学,即嗜象棋,遇有山东赵德先生为论通盘大意,约半载尽其蕴,暑期告别,谓之(贾题韬)曰:“子于艺虽得其大要,然仍囿于规矩,而未能游神于外也。子其置子之棋,放子之心,忘子之所得,以旷逸其胸襟,将必有自得者”。

  家故近山,归而日与牧者游,悠悠林泉,时经月余,比返校与赵先生对局,自觉有行云流水之致,而较前竟猛进二先。乃笑谓予曰:“金蝉脱壳矣,此后向上境界,好自为之,年事日长,学问日进,涵养日纯,由绚烂而平淡,退尽火气,国工可期也”。

  余每举此以告学者,夫大匠能与人与规矩,不能与人以巧,斯篇之作亦规矩耳,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西门秋水 发表于 2005-12-10 22:54:00

中象棋理第一人

剑走偏锋 发表于 2005-12-24 09:23:00

<P>民国十四年(1925)11月,山西省青年象棋比赛在太原举行。甫满十六岁的高中一年级学生贾题韬是上百名青年选手中最年幼者。他斩关夺隘,以全胜战绩荣获冠军,名震华北。</P>
<P>民国二十九年(1940)11月,“中国棋王”谢侠逊为抗日募捐来成都举行义赛。三十一岁的贾题韬以患疟疾之身,与谢氏大战三日,共十七局,贾氏多胜二局,战败棋王。</P>
<P>民国三十年(1941),贾题韬所著《象棋指归》出版,深受象棋爱好者的欢迎,后来被新加坡象棋学会列为“古今象棋十大名著”之一。</P>
<P>他与西北棋王魏长林让双先尤多胜,四川五虎将一盘双先一盘马方可抗衡,在西部号称通城马,其高足刘剑青与其对弈尤需让双先,而剑青1959年获得全国第四名。他的棋评文笔流畅、态度严谨,集文学、棋艺于一体,开艺术棋评之先河。晚年尤笔耕不辍,其《象棋残局新论》提出“形”之说,为后人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P>
<P>贾先生为人谦和,不爱张扬,但其棋艺水平绝对是全国数得着的,如果哪位朋友有他的棋谱请贴出来共享,<FONT size=7>谢谢</FONT></P>

剑走偏锋 发表于 2005-12-24 09:23:00

<P>真乃一代棋杰</P>
<P>本人最佩服贾老</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4 9:24:11编辑过]

泯然众人 发表于 2005-12-29 22:52:00

贾老,让人敬佩的贾老!

大征西 发表于 2013-2-21 14:57:26

西门秋水 发表于 2005-12-10 2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象棋理第一人

:D      :D       :D

炎与夜 发表于 2013-4-11 19:03:25

呵呵,虽然介绍得非常详细,但是帖子整理方面却不能令人满意,阅读不便。

大征西 发表于 2013-5-29 00:59:04

剑走偏锋 发表于 2005-12-24 09: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民国十四年(1925)11月,山西省青年象棋比赛在太原举行。甫满十六岁的高中一年级学生贾题韬是上百名青年选手 ...


www_dpxq_com
500,350
8979695949392919097717866646260600102030405060708012720323436383
110514
2013-5-29 0:58:00
2013-5-29 0:58:00
贾题韬 先胜 谢侠逊 !!!
774770627967232489798070797510222625204225244224192772827570627027357062172722340919122227228222355460426665342619132647294700011312012167755041756343441213213154734150634403046564
0
45
C16 中炮巡河车对屏风马 红进左马
1
6153140
大征西
大征西
有意反新,不妥。
无用。兑车徒弱我势。
不得不然,因有车八进五之牵,迟则转身不得。
致败之源,应象3退5,兵三进一,车1进1,防务巩固矣。
此后,谢无先手可言,唯有呆守,呆应,听命于人,全受象7进5之累。  贾谢17局之一!
http%3A//www.dpxq.com/%0D%0Ahttp%3A//www.dpxq.com/hldcg/search/index.asp
www.dpxq.com

外星人乔丹 发表于 2013-5-29 18:10:00

大征西 发表于 2013-5-29 00: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征西先生:您这是哪里弄来的对局谱?贾、谢对局17局都被谢带走了,贾老曾经问谢索要,都未得!!!如果你都有的话,那真得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贾老在生时为此事非常不爽!!!

大征西 发表于 2013-5-30 20:48:17

外星人乔丹 发表于 2013-5-29 18: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征西先生:您这是哪里弄来的对局谱?贾、谢对局17局都被谢带走了,贾老曾经问谢索要,都未得!!!如果 ...

的确如此!但世上总有你我想都想不到的意外之事!贾题韬老先生在《象棋指归》中曾曰:“。。。亦可憾也。”!而现在我手中也只有贾、谢大战十七局之几局!!!我也是上个月下旬才发现世上还有几局发在网上!
虽然只有几局贾题韬与谢侠逊这二老之巅峰对局,却也足以体会到“个中三味”了!。。。
还有,留存在世上的这几局棋,其中一局为贾题韬执黑后走战胜谢老的!我将独自发一帖!

外星人乔丹 发表于 2013-5-31 12:53:08

大征西 发表于 2013-5-30 20: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的确如此!但世上总有你我想都想不到的意外之事!贾题韬老先生在《象棋指归》中曾曰:“。。。亦可憾也。 ...

感谢回帖告知,谢谢!待您发出其他棋局时再说吧。

剑走偏锋 发表于 2013-6-8 22:36:58

大征西 发表于 2013-5-29 00: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朋友,能多贴几局吗,偶最喜欢贾先生了

大征西 发表于 2013-6-15 17:16:32

剑走偏锋 发表于 2013-6-8 22: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朋友,能多贴几局吗,偶最喜欢贾先生了

   :D可以!!!:hug:    :handshake

大征西 发表于 2013-6-15 17:17:42


www_dpxq_com
500,350
0919293949596979891777062646668600102030405060708012720323436383
周聚星先负贾题韬
1966、3、20
黑胜
69471222190710020919724279677062897900101711807066657071111371766755767465647464554362431343424659486474777546451910021079762324495922525949102243132243131652427565746476664041072860826563647463534355666941312836454636284643283674346966242549595574666142415373252673713132365726166163415157453439483974556353554759494728
此局棋谱原件由贾老弟子--“默雷”先生所赐,谨表谢忱。|| 周聚星:四川人,40年代在成都有“龙将”之誉,与周哲夫合编《中国象棋实用残局》《马炮卒残局》。
至此周方认负。
竹剑飘香续
http%3A//2fww2.hychess.com/%0D%0Ahttp%3A//2fww2.hychess.com/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278468%26extra%3Dpage%253D1
www.dpxq.com

大征西 发表于 2013-6-15 17:19:33


www_dpxq_com
500,350
0919293949596979891777062646668600102030405060708012720323436383
周聚星先贾题韬胜
1965、5、9
成都
周聚星
<strong><font color\u003D\u0022#FF0000\u0022>贾题韬</font></strong>
未知
竹剑飘香
694772427967636426257062192780811715232425248121152521240919102277782214251512222735030489882434352734372708040508163734780822274769000188280131060534394948422228273138484762541545504127281426475722524555543555452634454435545747546647573959675966785747342628267866
此局棋谱原件由贾老弟子--“默雷”先生所赐,谨表谢忱。 || 周聚星:四川人,40年代在成都有“龙将”之誉,与周哲夫合编《中国象棋实用残局》《马炮卒残局》。
黑胜。
http%3A//2fww2.hychess.com/%0D%0Ahttp%3A//2fww2.hychess.com/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278468%26extra%3Dpage%253D1
www.dpxq.com

大征西 发表于 2013-6-15 17:21:30


www_dpxq_com
500,350
0919293949596979891777062646668600102030405060708012720323436383
周聚星先负贾题韬</font></strong>
1966、3、20
黑胜
69471222190710020919724279677062897900101711807066657071111371766755767465647464554362431343424659486474777546451910021079762324495922525949102243132243131652427565746476664041072860826563647463534355666941312836454636284643283674346966242549595574666142415373252673713132365726166163415157453439483974556353554759494728
此局棋谱原件由贾老弟子--“默雷”先生所赐,谨表谢忱。|| 周聚星:四川人,40年代在成都有“龙将”之誉,与周哲夫合编《中国象棋实用残局》《马炮卒残局》。
至此周方认负。
竹剑飘香续
http%3A//2fww2.hychess.com/%0D%0Ahttp%3A//2fww2.hychess.com/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278468%26extra%3Dpage%253D1
www.dpxq.com

東里散人 发表于 2014-3-5 21:17:34

大征西 发表于 2013-5-29 00: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错了,这个不是贾谢对局,这是“槟榔屿”陈粤樵先胜平阳谢侠逊的对局,收录于贾氏《象棋论坛》一书中。目前网上贾氏对局,除已收录于《象棋指归》外,我只搜得四局。

大征西 发表于 2014-3-11 20:58:16

:D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贾题韬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