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工象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9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排局的历史脉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7 12:5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排局的历史脉络
       在谈《排局的历史脉络》之前,我先阐述一下,什么是排局以及排局名称的来由。
       什么是排局?排局是象棋大家庭四大门类开局、中局、残局、排局中的一种;它是由人工排拟,并按照象棋规则进行弈棋的各种棋势。这个概念,是当代排局界对“排局”一词给出的最为精准的定义。
       自北宋末年象棋定型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象棋词汇中是没有“排局”这个名词的。因为在右代,象棋大家庭中只有三大门类:开局、中局和残局,没有排局。其实不是没有排局,而是没有排局这个称谓。原来残、排局本为一体,只不过是排局蕴藏在残局的母体之中,与实战残局混为一谈。
      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排局大家许弼德先生创造、发明了“排局”这个名词!五十年代出版的、由许弼德、冯锦诸合编的《象棋界》4期,张德华、王正明的序言中有记载。
      “排局”这个崭新的名词一经问世,就意味着残局、排局的分离;就意味着它们将分别进入各自独自发展的轨道。
      “排局”这个名词一出来,之所以立即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认同与赞许,是因为它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棋坛前辈们纷纷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方式进行不懈地宣传,从而一步一步地扩大了这种影响,并逐步得到了整个棋界,整个社会的一致认可!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排局”一词,从诞生到现在,历经了七十多年而经久不衰,这是许弼德先生对残、排局体系分类的真知灼见、精确把握!从此,排局形成了独立的一支体系,形成了一门新型的学科:排局学。这是许先生为象棋多元化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棋坛将永远铭记!
       我们在寻觅排局的历史脉络之前,首先必须明白象棋对局与象棋排局的先后关系。依笔者愚见:对局在先,排局在后,排局是残局的附属品。试想:如果没有对局,就不可能有开局;没有开局就不可能有中局;没有中局,哪来的残局?没有残局,棋人如何将其加工,修饰为排局?所以,一定是先有对局后又排局。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古代留下了大量的排局谱,如《事林广记》、《游戏大全》、《梦入神机》、《百变象棋谱》、《适情雅趣》、《韬略之机》以及四大名谱的《心武残编》、《百局象棋谱》、《渊深海阔》、《竹香斋象戏谱》等等;而象棋(实战)对局谱只有《石杨遗局》、《吴兆龙象棋谱》?我的回答是:1、棋人在对局中,胜的精彩的棋局记忆尤新;输的怨的棋局记忆尤深,回家之后反复拆解,不断加工,这就形成了排局。就像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一样。排局源于残局,但高于残局,就是这个理。2、江湖棋人将对局后的残盘,任意增减子,任意移动位,制造各种红先胜的假象,来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这种江湖棋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中不乏棋艺高深者,他们经过不断地改进,不断地花样翻新,所以将棋局演绎地越来越精妙,越来越优秀。就像四大名局的七星聚合、野马操田、蚯蚓降龙、千里独行、应该都是这样,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
       但是,排局始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我想这里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象棋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集团所鄙视,史料匮缺。记得清代有一位文人,他特别鄙视象棋,他说:“我一生只有两样东西不会,一是下象棋,二是挑大粪”。可见,象棋的地位在文人眼里有多低!第二,由于古代战乱频繁,象棋典籍诸多散失。据说,北京园明园中曾经有大量的象棋书谱及资料,可惜被八国联军的一把火给烧了!所以,我们现在很难寻觅时代久远的作品,更无从查找南宋之前的象棋史料。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有确定史实记载的,就是南宋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载的“二龙出海势”。请看笔者的《探秘二龙出海势》:
探秘《二龙出海势》
      《二龙出海势》,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有确实史料记载的最古老的一则排局。南宋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将其记载;明代王圻、王思义的《三才图会》象戏图中亦刊录了此局。请先欣赏棋局,如图所示:
[DhtmlXQ]
[DhtmlXQ_ver]www_dpxq_com[/DhtmlXQ_ver]
[DhtmlXQ_init]50,350[/DhtmlXQ_init]
[DhtmlXQ_binit]7499994849392973514701999999999968782030404199998842899999999999[/DhtmlXQ_binit]
[DhtmlXQ_pver]130606[/DhtmlXQ_pver]
[DhtmlXQ_adddate]2012-2-15 21:51:00[/DhtmlXQ_adddate]
[DhtmlXQ_editdate]2012-2-15 21:51:00[/DhtmlXQ_editdate]
[DhtmlXQ_title]二龙出海势 [/DhtmlXQ_title]
[DhtmlXQ_firstnum]0[/DhtmlXQ_firstnum]
[DhtmlXQ_length]15[/DhtmlXQ_length]
[DhtmlXQ_type]排局[/DhtmlXQ_type]
[DhtmlXQ_class]象棋棋谱大全-古谱全局[/DhtmlXQ_class]
[DhtmlXQ_event]事林广记[/DhtmlXQ_event]
[DhtmlXQ_round]事林广记(残局)[/DhtmlXQ_round]
[DhtmlXQ_result]红胜[/DhtmlXQ_result]
[DhtmlXQ_hits]590[/DhtmlXQ_hits]
[DhtmlXQ_sortid]4270330[/DhtmlXQ_sortid]
[DhtmlXQ_movelist][/DhtmlXQ_movelist]
[DhtmlXQ_refer]http%3A//www.hgchess.com/%0D%0Ahttp%3A//www.hgchess.com/bbs/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31210%26extra%3Dpage%253D1[/DhtmlXQ_refer]
[DhtmlXQ_generator]www.dpxq.com[/DhtmlXQ_generator]
[/DhtmlXQ]
着法:红先胜
1、马二进三    车7进1
2、车四退八    车7退8
3、车四进九    将5平6
4、车二进四    车7退1
5、车二平三    红胜
        这则排局,在古代称之为残局(在排局一词还没有出现之前,排局原来是蕴藏在残局的母体之中)。《中国象棋词典》、《象棋大百科》等大量的棋谱中都有登载。但是,所有棋谱仅仅是一种记录而已,从未有人对此局进行过分析、挖掘它的内涵。所以,现笔者不惜笔墨来对它进行剖析、进行探秘。
探秘一:棋局分析
       《二龙出海势》棋局,用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它是一则由人工排拟、一步宽紧、较为简单的红胜局。笔者发现它有三大特点:1、双方的子力完全相等,兵种也一样,均为9子;2、谁先行谁胜,布子巧妙,毫不含糊;3、简单的着法中含有妙招(如红方第2回合的解杀还杀!)。经过分析,笔者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二龙出海势》绝非是最早的排局!只不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有史料可查的最早棋局,仅此而已。
探秘二:局名释义
      《二龙出海势》的局名,笔者从未见任何古谱及现代版本的古谱对它的局名进行过释义。今笔者大胆地对它剖析一番。《二龙出海势》中的“二龙”:是指红方的双车。“出海”:是指第一条龙,即四路车先退四解杀还杀,紧接着再进入对方老将身边叫将,逼其出宫!犹如奔腾出海!第二条龙,即二路车再深入海底探宝,擒住黑龙,捕捉老将!经过剖析,由此可见,古人对棋局的局名是非常讲究的,是一局棋的画龙点睛之笔!
探秘三:文化内涵
      《二龙出海势》棋局,笔者认为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首先,古人将威力最大的车(一车十子寒)比喻为龙,这则古局就充分凸显了车的威力。再比如,四大名局之一的《蚯蚓降龙》中的龙,也是指红方的双车。其次,古人将棋盘中的上、下线,比喻为:海底。不是有“海底捞月”、“车正永无沉底月”之说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任何一则排局都蕴藏着中国的传统国学,并且非常深厚!如果我们不去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是难以尝到其中美味甘甜的!
       通过对《二龙出海势》的探秘,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二龙出海势》不是最古老的棋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南宋时期的棋艺水平,已经摆脱了幼儿期,正健康、稳步地进入了少年时代。

       我们从现有较为可靠的资料考证,元顺帝年间(即公元1341-1367年)成书,明洪武十六年(即公元1383年)付印的《游戏大全》中,象棋谱已有一定规模的刊载。该谱就刊出了两百则以红先胜为主的排局,它的棋形构思别具一格,还特别突出了排局的趣味性,也显示出了当时排局作者一定的排局水平。这又是象棋排局在少年时代成熟的代表之作。
       《梦入神机》,也是现存较早的一部排局古谱,大约刊印于明嘉靖之前(即1522年之前)。该谱有排局144则不雷同其他古谱的棋局,也大多以红胜局为主,局势虽然大多简单,但着法甚为精彩。应属象棋排局进入青年时代的标志。但遗憾的是,该谱只见一斑,未见全豹;只有残本,未见全本。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排局谱便是《百变象棋谱》。下面我来谈谈这本古谱。
       《百变象棋谱》截止目前(2013年),关于成书的确切年代,尚待考证。但“按式重刊”的版本是在明嘉靖元年(即公元1522年),距今已有四百九十多年。所以,我推论:原谱成书的时间将更早,早多少年?有人认为该谱成书于元朝至治二年(即公元1322年),但未见有足够的史料佐证。
      《百变象棋谱》,全书共七十局,分为:“胜集”与“和集”,是一本以和局为主,胜局为辅的排局谱,胜局只有八局,和局有六十二局。它不同于《事林广记》、《游戏大全》、《梦入神机》都是红胜局。这也充分证明排局发展了,笔者认为:排局已经进入了青年期,已经较为成熟了。
      《百变象棋谱》,还有一点是需要补充说明的,这就是:它的行子记谱方法:
      《百变象棋谱》的行子记谱方法,不同于其他古谱的进、退、平。它是以字代替,用文字说明棋子的行走名称。如:帅下、将上、车进将、卒平士角、马去相、炮打卒……等。
       下面,我来介绍一部棋友们都非常熟悉的象棋经典古谱《适情雅趣》。
      《适情雅趣》是我国现存象棋古谱中最完整、最具规模的一种。这部古谱原刊于明隆庆(穆宋)四年(公元1570年),由明人徐芝编,陈学礼校正。
       全书十卷,共分八册。卷一至卷六共列出中残、排局图势550局,每局都附有着法提示,绝大部分是红胜局,少部分是和局。卷五和卷六均为排局,其中:卷五为排局的取胜要诀;卷六为排局的和棋要诀,每局图下均注明了如何取胜,如何谋和。卷七、卷八是前六卷图势的着法;卷九、卷十则是《金鹏十八变》全局的着法,主要介绍了顺手炮、列手炮的各种变化,分:得先、饶先(即让先),让子局三部分。该谱中另附《棋经论》一文,是古代指导象棋实战的理论文章。所以,徐家亮先生在诠注《适情雅趣》的前言中这样写到:“《适情雅趣》是明代以前象棋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总结”。说得好,确实如此!但我还要加一句:《适情雅趣》是明代以前象棋的百科全书!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有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内容全面;二、着法精妙;三、颇具实用性;四、前后内容呼应,连贯得体。所以,又可将它称之为:“象棋杀法大全”,或“象棋杀局宝典”。徐家亮的改编版《适情雅趣》,1998年10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就是叫:《象棋杀局宝典——适情雅趣》
现在介绍一本排局由一般转向高级的分水岭的古谱《韬元略机》。
       《韬元略机》同样是一部驰名中外的象棋古代名谱。该谱由清张惠春编,它成书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全书共六卷,前四卷是残排局,共204局;后两卷是全局,共46局,与《适情雅趣》、《桔中秘》两部古谱的内容大致相同。
       《韬谱》的残、排局分为“和局”与“红胜局”两大类。以第一部分96则和局为主;第二部分108则红胜局为辅。从内容上看,《韬谱》从明代排局谱大都以杀局为主转变为以和局为主,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是以后高级排局出现的开端,在象棋排局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其价值勿庸置疑是巨大的!后来的一些名局,其实在《韬谱》中已具雏形。
上海屠景明先生在诠注《韬略元机》时曾这样写到:“《韬谱》中排局,是综合杀局与实用残局两类特点,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棋局,有相维相约之势,有相生相克之机;两得其通成和局,一着错立见败北。概括说来,它盘面形势惊险曲折,矛盾集中,棋路深奥,着法洗炼,变化多端”。接着又说:“我们研究排局,可以从反复变化的矛盾中去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分析判断错综复杂的形势,提高残棋的战术技巧与功力”。
       屠景明先生的上述论述,充分道出了排局的精华所在!是指导棋友们学习,研究排局的指南。
      《韬略元机》的出现,是排局成熟的标志,是具有划代意义的!为四大名谱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公元1707年的《韬略元机》出现,到四大名谱之一的《心武残编》1800年问世,用了近一个世纪。在这一个世纪里,古代排局创造了巨大的辉煌!排局成为了艺术,尤以江湖棋局为主,达到了古代排局的顶峰!成为中华棋类宝库中灿烂的明珠!是中华古代文化中的不朽篇章!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并引以为骄傲!
       自清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到嘉庆十三年(1808年)止,这八年中先后出现了:《心武残编》(1800年)、《百局象棋谱》(1801年)、《竹香斋象戏谱》(1804年)、《渊深海阔》(1808年)等四部宏篇巨著,被后世称为“四大名谱”!
下面简要介绍一番这“四大名谱”。
      《心武残篇》是四大名谱中的首部,由当时棋艺水平很高的象棋大家薛丙编著,比以前出现过的所有残、排局谱的着法都要深奥复杂,变化莫测。把象棋排局艺术性大大地向前推动和发展了,使象棋艺术更具魅力!
      《心武残篇》共六卷,前两卷为棋局图式,有排局148局;后四卷为着法,基本上以和局为主。它与其他古谱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和局中分:正和、纷和、徉和三种,并将用一类型的排局集中在一起加以分析、解剖。
在此谱中,后面附“凡例”十六则,实际上就是古代的棋规条例。这些“凡例”中的棋规与我们现行的棋规在诸多方面是有差异的。我们在研究古局时,只能用那时的棋规,不能用现行的棋规去套用。
       《百局象棋谱》是四大名谱中的第二部,由当时著名的棋艺理论家三乐居士编著。
       《百局象棋谱》,它收入的排局图势构思精巧,布子奇特,着法奥妙,变化纷繁,艺术性极高,趣味性也极强。因此这象棋界的影响极大,其知名度远非其它各种象棋古谱所能比拟!如果说《适情雅趣》是胜局排局谱中局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古谱,那么《百局象棋谱》就是和局排局谱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古谱。
       《百局象棋谱》共八卷,有排局107局。着法以和局为主,棋势都是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局式,并以成语或谚语命名,极富文化内涵。如:七星聚会、野马操田、蚯蚓降龙、千里独行,这四大江湖名局是这样,还有:完璧归赵、十面埋伏、三气周瑜、金鸡独立、双龙戏珠等等也都是这样。
      《百局象棋谱》之所以在四大名谱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主要是它博采前人之成势,以为后学之津梁,其间还插有“江湖棋势搜秘”,悦人耳目!
      《百局象棋谱》中还载有《象棋歌诀》和《行子指明》,与众不同。
      《竹香斋·象戏谱》是四大名谱中的第三部,由当时的排局大家张乔栋编著。
      《竹谱》是四大名谱中图势最佳,着法最深、变化最多、影响最广,两百多年来一直为棋界所推崇,被赞誉为划时代的作品,在中国象棋发展只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奠定了排局艺术的基础,在排局艺术发展史上是一部继往开来的杰出巨著!
《竹谱》不仅具有排局的特殊艺术,而且对临枰实战也提供了值得学习的运子技巧和攻防战术。所以,历代的前辈棋手对它推崇备至,充分肯定《竹谱》对提高棋术水平所起的重要作用。
      《竹谱》的内容博大精深,形式奇特多样,欣赏和借鉴《竹谱》已成为对象棋艺术美的一种享受。所以,它深受古今中外象棋爱好者的喜爱。
       《竹香斋象戏谱》原为两集,共160局,刊印于嘉庆九年(1804年),后经修改补充,分三集,于嘉庆二十二年刊印。初集两册,七十八局;二集两册七十局;三集两册,四十八局。均以和局为主,第三集最为深奥!它集中收集了古谱及流行于民间具有代表性的排局加以论正,并充分吸取诸家之长而编成的宏篇巨著,是古代象棋艺术品的集中展示,是古代象棋艺术的最高峰
       《渊深海阔》是四大名谱中的最晚一部,由当时大名鼎鼎的排局大家陈文乾编。
       《渊谱》是中华棋艺宝库中一颗备受荣宠的特异明珠!陈文乾广泛采撷古代排局精华,刻意精研,水滴石穿,集腋成裘,历时17年方脱稿,实在是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此谱自嘉庆十三年诞生至今,即1808年至今,已愈二百多年,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1988年之前),仅赖手抄孤本留传。现刘国斌先生珍藏孤本。1988年由《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该谱才重见天日!
       《渊谱》内容庞大,博采古局成势,是陈文乾的呕心沥血,才造就了这部别开生面的崭新篇章!
       《渊谱》的编排方式有与众不同之处,即全书都是以红方的攻击兵种数量为准,分门别类,标明目次,以便查考参照。例如,双车单马炮类,双马炮类等等。
        自从古代四大名谱诞生之后,排局获得了巨大的辉煌,成为了中华文化,中华棋艺宝库中绚丽璀璨的明珠而流芳千古!但是,古谱排局的不是之处,就是体裁太少,仅见江湖排局,普通和局、宽紧胜局,红胜局,趣味局等不超过十种。
       上世纪二十年代,棋坛大家谢侠逊先生首先在报纸上创办了象棋专栏,发表读者作品,由此个人排局创作逐渐增多。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我国以及世界各地出版的棋报、棋刊,如雨后春笋,刊载了大量的排局作品,出版的排局谱更是不胜枚举。这些极大地推动了排局的发展,丰富了排局的内涵,排局的体裁也由古代的几种发展到现在的近四十种。创造了许多古人想都想不到的体裁!如:特长连些胜局、满子连照胜局、满子和局、字形局、图案局、一子绝杀、一攻子对十六子全等等。客观地说:当代排局除了江湖棋局在数量上不如古代排局外,其他方面早就远远地超过了古代排局!所以,当代棋界认为的:“当代排局不如古代排局”的观点是错误的!是静止、片面的看问题!这是象棋界(对局者)没有关注当代排局!也许是当局者迷吧?我敢断定并预料:未来的棋界,在认可古代江湖排局的同时,也一定会给当代排局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因为当代排局填补了许许多多古代排局的空白点!无例不足证明:《红色经典图案》、《写生艺术图案》就是最好的证明!
                                                                                                                                      周  平    2013年8月10日于南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3-8-27 13:13:21 | 只看该作者
中大侠:发帖成功了,不用再编辑了,谢谢!
3#
发表于 2013-8-27 13:16:14 | 只看该作者
外星人乔丹 发表于 2013-8-27 13:13
中大侠:发帖成功了,不用再编辑了,谢谢!

文章很好!又一杰作!
4#
发表于 2013-10-23 20:59:15 | 只看该作者
"客观地说:当代排局除了江湖棋局在数量上不如古代排局外"
其实就是质量上也是不如古代江湖排局的,尤其七星聚会的高度和精彩程度,是现代任何题材的排局都无法超越的。
5#
发表于 2013-10-23 21:4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3-10-23 21:56 编辑

“创造了许多古人想都想不到的体裁!”
呵呵,倒不是古人想不到,而是古人把方向主要集中在江湖排局这里!《竹》反观旧谱,转觉肤泛;诸同好咸以半生精力几为消磨……因此江湖排局是古代排局的精华,从明代开始发端。代表作“千里独行”,另有1则与独行媲美的未流传下来的排局也是明代作品,足见明代已经具有很高深的水平了。只是明代高级排局流传下来者甚少,似乎仅有独行一局!另外,可能“乌龙摆尾”也是明代作品。另外,“推强扶弱”也是明代作品,被发展到“竹林碎绿”编入到《竹》三集。清代步入鼎盛!王叔高度推荐的“七星”可能在乾隆初年(甚至更早)就已经成型,并有人进行研究了。打字至此,忽然想到一个可能性:在《竹》等作品中的很多排局,说不定在明代已经成型,只是由清代各派高手更为充实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粤公网安备 44040302000128号|华工象棋网 ( 粤ICP 备4404034007231   我要啦免费统计

GMT+8, 2024-4-27 09: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