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 发表于 2006-10-13 17:28:00

育人为教授 博弈做大师-访黄少龙(附图)

<P><IMG src="http://www.ldwb.com.cn/upload/pics/1160710275215.jpg" border=0></P>
<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访天津象棋名家黄少龙</FONT></P>
<P>    在去年的中国象棋文化节上,记者与象棋大师黄少龙先生相识,后来,又多次在网上、电话中与黄老沟通,向黄老请教,逐渐加深了对他的了解。<BR>    黄少龙先生1938年生,8岁学棋,14岁拜陈松顺为师,1956年获广州市中学生象棋赛冠军,代表广州队参加了北京、上海、天津、沈阳、西安、广州、武汉、重庆“八大城市青年学生象棋比赛”,获团体第三名。1956年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此后一边学习,一边下棋,有战胜过北京名宿张德魁、东北高手王嘉良的纪录。1977年,在全国象棋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后来因此被授予象棋大师称号。既是象棋大师,又是南开大学教授,这在棋坛实不多见,在中国象棋界更是绝无仅有。下棋、教书之余,黄少龙先生开设象棋课,办棋社,在纹枰方面笔耕不缀,有多种棋书问世发行……<BR>    现在,记者把与黄少龙先生的问答整理成文,以期京城棋友对这位天津名家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BR>    记者:黄老,您好!在开始我们的谈话之前,您先介绍一下天津象棋的历史和现状,好吗?<BR>    黄少龙: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天津与北京一起成为华北棋坛的中心,棋风颇盛,涌现出河北八猛之一的庞蔼庭、华北三杰之一的田玉书、天津冠军庞凤元等,与北派各路高手较量互有胜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象棋,使象棋得到进一步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天津棋手马国粱、王家元、薛占金和我先后迎战北京、哈尔滨、沈阳、长春等地高手,战绩显著;天津各区多有象棋俱乐部,棋迷很多。七十年代,天津棋手奋战全国赛场,取得过不俗战绩:1977年夺取全国个人第3名,以后参加中国对菲律宾、中国对法国比赛,均获得优胜成绩;八九十年代,南开大学独树象棋改革旗帜,招收象棋特长的大学生,承办市业余集训队,创立教学、科研、训练三结合新体制,培养了一些有博士学位的象棋一级棋士,为象棋教育做出了贡献。<BR>    进入21世纪,虽然天津棋坛暂时沉默,但群众性的象棋活动仍然很踊跃,由于天津棋坛一直没有象棋专业队,也没有棋院,如何把棋迷的积极性凝聚起来,提高他们的棋艺水平,是当前的迫切任务。<BR>    记者:您是广东人,听说您的叔叔是广东高手,您是跟他学的棋吗?您在广东的象棋成绩如何?<BR>    黄少龙:我的祖籍是广东,世居广州。我8岁学象棋,启蒙老师是叔父黄国钟,他是业余高手,曾与“棋坛总司令”谢侠逊作过表演赛。我当时没有系统学棋的环境,也无棋谱,空闲时跟叔父下两盘,他让我双马。有一年多,随着我棋力的提高他就不下了。我12岁去香港念初中时,开始对象棋入迷,天天跟同学下棋,自己找棋谱看,也曾找职业棋手下指导棋,通过自学,提高很快。我14岁返回广州念高中时拜陈松顺为师,他当时是国内顶尖棋手之一,与杨官璘齐名。<BR>    1956年,我获得广州市象棋赛甲组第3名,另外在广州市中学生比赛中,以全胜成绩获得冠军,同年作为广州队第一台主力队员,参加全国八大城市青年学生比赛,获团体第三名。<BR>    记者:您是怎样到天津的?能谈谈您初到天津时的棋艺活动吗?<BR>    黄少龙:1956年秋,我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就来到了天津。当时天津棋风很盛,我经常与各路高手作表演赛,在约两年时间里,我对马国梁2和2负,对马宽1胜3和,对王家元5胜2和1负,对薛占金3胜5和。马国梁是老棋手,曾战胜过东北棋杰胡震洲,他是攻击型棋手,我当时棋风偏稳,挡不住他的杀力。对其他津门高手,我都能顺利过关。<BR>    当时天津经常邀请外地棋手前来作公开对抗赛,我出战的战绩较好,对北京棋王张德魁两局全胜,对全国亚军王嘉良1胜1和,对全国第5名任德纯1胜1负,对全国第8名孟立国两局皆和,对长春赵震寰1胜1和,由于我未败给外地棋手,获得天津棋迷的鼓励。(未完待续)</P>
<P align=right><FONT face=黑体>午报记者 <FONT face=楷体_GB2312>张 展</FONT> 文摄</FONT></P>
<P> <FONT face=黑体>   图片说明:</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黄少龙在中国象棋文化节作专题发言</FONT></P>

大猩猩 发表于 2006-10-13 22:40:00

<br /><br />身负多职,不简单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育人为教授 博弈做大师-访黄少龙(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