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滿樓主 发表于 2009-1-28 12:50:35

九泉莫叹三光隔 又送文星入夜台--沉痛悼念梁羽生先生 

 九泉莫叹三光隔 又送文星入夜台 

    ----沉痛悼念梁羽生先生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从撰写<<梁羽生评传>>的网友私家侦探处得知消息.2009年01月22日下午,一代文豪梁羽生先生因病去世。先生一生与象棋结缘颇深,名记者徐续曾经这样评价梁羽生----"梁羽生手上有两管笔:一管笔写剑侠,一管笔写棋手".我也想写写梁羽生先生,可是由于才薄文浅而作罢.只能通过转发梁羽生象棋年谱的方式以志哀思.....

梁羽生象棋年谱

  梁羽生真名陈文统,另有笔名陈鲁、冯瑜宁、梁慧如、李夫人、冯显华、幻萍、佟硕之、凤雏生,广西蒙山县人。

一九四七年 二十三岁
  秋季,任校报《岭南周报》编辑。
  年间,夺得岭南大学象棋比赛冠军,作〈鹧鸪天·天马行空信不羁〉。

一九五五年 三十一岁
  2月5日,《草莽龙蛇传》刊毕,不久,和陈凡同为之题诗,署“中宵看剑楼主”;8日,《新晚报》发表金庸《书剑恩仇录》。9月,以“陈鲁”笔名,负责《大公报》象棋专栏。

一九六五年 四十一岁      
  5月,〈中国武侠小说略谈〉,论点颇受唯物史观的影响。8月22日,《冰河洗剑录》刊毕。9月22日,《新晚报》发表《风雷震九州岛》。11月,至香港大会堂演讲“十五年来中国象棋之发展”。
 
一九七六年 五十二岁
  7月31日,《广陵剑》刊毕。8月16日,《武林三绝》刊毕。9月1日,《大公报》发表《剑网尘丝》;9日,毛泽东病逝。11月,赴马尼拉观看第六届亚洲象棋锦标赛。12月16日,《绝塞传烽录》中《弹指惊雷》的内容结束。年底,香港的天地图书有限公司成立。

一九七八年 五十四岁
。11月26日,《飞凤潜龙(修订本)》刊毕;27日,《新晚报》发表《还剑奇情录(修订本)》;下旬,赴马来西亚观看第七届亚洲象棋锦标赛,并为亚洲象棋会创作会歌。

一九八〇年 五十六岁
  1月26日,《剑网尘丝》刊毕;月间,赴广州观看五羊杯中国象棋冠军赛。

一九九三年 六十九岁
  4月,赴北京观看第三届世界象棋锦标赛

一九九八年 七十四岁
  12月30日,为来澳的中国象棋协会的新闻发布会致辞。

二〇〇八年 八十四岁
  2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花六照(增订版)》。多篇和象棋相关的散文随笔录入.

二〇〇九年 八十五岁
  1月22日下午,病逝悉尼。  

  以上文字转自私家侦探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etective   


  以下为梁羽生先生写的棋文--敬请点击阅读

虎斗龙争一局棋——粱羽生精彩点评杨胡决战
梁羽生眼中的大国手杨官璘
梁羽生观棋历险记
名记者梁羽生眼中的“十连霸”胡荣华
徐续谈梁羽生与象棋
梁羽生畅谈中国象棋"棋坛三杰"的浮沉
梁羽生纵谈南北棋坛
梁羽生点评六十年代中象七大名手
梁羽生与金应熙的象棋棋缘
(本文转贴自<不周山石子的BLOG>)

  【歆滿樓主按】梁羽生先生之象棋著作《全国象棋大赛名局述评74--75》,以陈鲁之名编著,在1976年10月1日于香港由<昆仑出版社>印行。
  上述提及之〝虎斗龙争一局棋——粱羽生精彩点评杨胡决战〞一文,即载于此书内。



[ 本帖最后由 歆滿樓主 于 2009-1-28 13:36 编辑 ]

667 发表于 2009-1-28 13:20:40

哀悼梁羽生先生逝世

语苛经历 发表于 2009-1-28 22:26:50

唉,白发魔女成绝响……

生于1973 发表于 2009-1-29 17:25:32

回复 1# 歆滿樓主 的帖子

武侠宗师梁羽生去世
一代武侠宗师梁羽生,于1月22日去世。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A/A5/A56472986251446D8003FF7AEF8C0D04.jpg
梁羽生 资料图片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于1月22日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梁羽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1980年代在宣布“封刀”并旅居澳大利亚后,梁羽生一直处于半隐居状态。这几年,梁羽生的身体一直不太好,2006年回香港参加系列活动时就曾突然中风。在去世前,梁羽生也一直在疗养院中疗养。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生于广西蒙山一个书香门第。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入广州岭南大学念国际经济,毕业后任香港《大公报》副刊编辑。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两派争执,从报纸上的口水仗最后演变成两派掌门的对擂比武。时任《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乘着比武的热潮,让梁羽生在报上连载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被公认为是新武侠之始。从1954年开创“新派武侠小说”至1984年宣布“封刀”,30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1000万字,其中包括《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号称“金梁并称,一时瑜亮”。
梁羽生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在此之前的旧武侠小说始终难登大雅之堂,随着“新派武侠小说”的出现以及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等一大批武侠小说大家的先后登台,其读者从最初的底层人士发展到社会各阶层,并为广大华语读者追捧,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与金庸相比,梁羽生的作品受中国传统诗词、小说、历史的影响更深。
对于“武侠”概念的界定,梁羽生的观点是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所以“以侠胜武”是梁氏的一个基本观点。写了35部小说,塑造了上百个人物,梁羽生说,最能体现他“侠”精神的人物是张丹枫和金世遗,“张比较靠近儒家,心中有一个道德观念,金比较接近道家,他本身没有一个规范,可能会有一些小过错,但本性是善良的,整体还是好的。”
梁羽生、金庸一直被并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的重要代表,但是,两人境遇并不相同,金庸的名声和认知度远在梁羽生之上。封笔之后的金庸,仍成为媒体的焦点,其作品也反复被搬上电视。而梁羽生则在澳大利亚隐起来。在同行中,梁羽生一直对金庸评价比较高。1994年,梁羽生就曾在悉尼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谦虚地表示,“我顶多只能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嘉宾金庸先生……他是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写作技巧在内,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将他比作法国的大仲马,他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http://img2.cache.netease.com/ent/2008/11/7/2008110711441077ed2.jpg
梁羽生今年已84岁高龄。(资料图)

在新派武侠小说的创作世界里,金庸、梁羽生并称,一时瑜亮。但是,事实上,梁羽生是先行一步的人,这一步大约是两年。
当金庸以《射英雄传》奠定地位时,梁羽生也以《萍踪侠影录》为新派武侠绽放了文学情思上的异彩。金庸一写就是二十年,作品有十四部。但梁羽生在金庸停笔不写武侠、转而办报之际,却独撑现代中国新派武侠的局面,三十年来写作不辍,作品数量达金庸的三倍,技巧也不断创新变化,对武侠文学的一往情深,锲而不舍,梁羽生已达“乐在其中”的境界。
诚如名词人刘伯端评论梁羽生武侠作品所述:“国家飘零,江山轻别,英雄儿女真双绝。玉箫吹到断肠时,眼中有泪都成血!”,将梁氏作品的特色表露无疑。
梁羽生简介:
姓名:梁羽生
原名:陈文统
出生日期:1924年4月5日
籍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
家庭背景:世代书香门第
个人简介: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九二四年四月五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梁羽生出身世代书香门第,家中很有一些产业,算得

上是一个富户。他家在乡下,地近瑶山,是游览的好地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梁羽生熟读古文,好弄词章,经常填词作赋,一抒情怀。
一九四三年,广州一些学者避难来到蒙山,梁羽生便拜史学家简又文教授为师,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抗日战争胜利後,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後,由於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一说是《新晚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以後定居香港,现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博闻广识,多才多艺,曾用“梁慧如”、“冯瑜宁”等笔名写过许多散文、文艺评论和文史随笔,还曾用“陈鲁”的笔名写中国象棋的评论文章。他的棋评写得相当精彩,公认为一绝,读来比亲临现场观棋还有兴味。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後,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後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官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後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是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型。
在众多的香港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和金庸无疑是两颗最耀眼的明星。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而金庸则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创作者,人们往往将梁羽生和金庸相互比较。为此,梁羽生用“佟硕之”的笔名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发表在一九六六年香港的《海光文艺》上),详尽分析二人异同。其中有这样两句话:“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所论颇为中肯。
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在武侠文坛上辛勤笔耕了三十个春秋,共创作了三十五种武侠小说,总字数达一千馀万言。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宣布“封刀”,从而结束了“江湖生涯”,金盆洗手,改弦更张,准备撰写正统历史小说。
主要作品:
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年表
《龙虎斗京华》1954.1.20-1954.8.1发表
《草莽龙蛇传》1954.8.11-1955.2.5发表
《七剑下天山》1956.2.15-1957.3.31发表
《江湖三女侠》1957.4.8-1958.12.10发表
《白发魔女传》1957.8.5-1958.9.8 发表
《塞外奇侠传》约1957-1958发表
《萍踪侠影录》1959.1.1-1960.2.16发表
《冰川天女传》1959.8.5-1960.12.18发表
《还剑奇情录》1959.11-1960.5发表
《散花女侠》1960.2.23-1961.6.22发表
《女帝奇英传》1961.7.1-1962.8.6发表
《联剑风云录》1961.7.3-1962.11.25发表
《雪海玉弓缘》1961.10.12-1963.8.9发表
《冰魄寒光剑》约1962初发表
《大唐游侠传》1963.1.1-1964.6.14发表
《冰河洗剑录》1963.8.24-1965.8.22发表
《龙凤宝钗缘》1964.6.25-1966.5.15发表
《挑灯看剑录》1964.7.1-1968.6.23发表
《风雷震九州》1965.9.22-1967.9.28发表
《慧剑心魔》1966.5.23-1968.3.14发表
《侠骨丹心》1967.10.5-1969.6.20发表
《瀚海雄风》1968.3.15-1970.1.21发表
《鸣镝风云录》1968.6.24-1972.5.19发表
《游剑江湖》1969.7.1-1972.2.4发表
《风云雷电》1970.2.9-1971.12.31发表
《牧野流星》1972.2.16-1975.1.13发表
《广陵剑》1972.6.3-1976.7.31发表
《武林三绝》1972.10.1-1976.8.16发表
《绝塞传烽录》1975.2.12-1978.4.10发表
《剑网尘丝》
《幻剑灵旗》
《飞凤擒龙》1978.9修订
《弹指惊雷》1977.5.1-1981.3.9发表
《武当一剑》1980.5.9-1983.8.2发表
《武林天骄》
梁羽生作品全集
《萍踪侠影录》(共二册)
《七剑下天山》(共二册)
《江湖三女侠》(共三册)
《雪海玉弓缘》(共三册)
《冰川天女传》(共三册)
《女帝奇英传》(共二册)
《大唐游侠传》(共三册)
《龙凤宝钗缘》(共三册)
《广陵剑》(共四册)
《挑灯看剑录》(共五册)
《鸣镝风云录》(共五册)
《慧剑心魔》(共三册)
《瀚海雄风》(共四册)
《还剑奇情录》(全一册)
《风云雷电》(共五册)
《冰河洗剑录》(共三册)
《风雷震九州》(共三册)
《侠骨丹心》(共三册)
《散花女侠传》(共二册)
《联剑风云录》(共三册)
梁羽生新作系列
《白发魔女传》(共二册)
《武林天骄》(共二册)
《武当一剑》(共三册)
《游剑江湖》(共四册)
《牧野流星》(共四册)
《弹指惊雷》(共三册)
《绝塞传烽录》(共二册)
《剑网尘丝》(共三册)
《幻剑灵旗》(共二册)
《塞外奇侠传》(全一册)
《冰魄寒光剑》(全一册)
《飞凤潜龙》(全一册)
《龙虎斗京华》(全一册)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

生于1973 发表于 2009-1-29 17:28:11

回复 1# 歆滿樓主 的帖子

梁羽生与金庸的笔墨官司 自认不及金庸
梁羽生自认在诗词的运用上要胜过金庸多多,他指出金庸小说最闹笑话的是在《射雕英雄传》中让“宋代才女唱了元曲”,指的是小说中黄蓉与“渔樵耕读”的樵夫对唱《山坡羊》的曲子,三首《山坡羊》其实都是元代张养浩的。 金梁如瑜亮。梁羽生和金庸引“新派武侠小说”风气之先,虽然梁羽生去世,但对他的报道总是离不开金庸的名字。
梁羽生是广西蒙山人,金庸是浙江海宁人,两家在当地都算大家。金庸大学学的是法律,而梁羽生学的是国际经济。
梁羽生和金庸在《新晚报》副刊做过同事,他们也正是在这里开始武侠小说的创作。
1951年梁羽生在《新晚报》副刊编辑“天方夜谭”,金庸则编辑“下午茶座”。当然金庸在报业的发展远超梁羽生。1959年金庸一手自创《明报》,而梁羽生在《新晚报》最后只留了个“撰述员”的头衔。梁羽生、金庸和百剑堂主还曾在《大公报》合办过一个专栏,叫“三剑楼随笔”。
梁羽生比金庸创作时间更长,也较多产。梁羽生一共写了35部武侠小说,第一部是1954年开始写的《龙虎斗京华》,最后一部是1983年完成的《武当一剑》。其间近30年。不过就多产一项,两人都不能和古龙比。古龙比他们两人年轻了十几岁,一共写了60多部,比梁羽生和金庸加起来还多得多。
金庸比梁羽生大一岁,梁羽生写武侠要比金庸早一年。梁羽生30岁写《龙虎斗京华》,金庸31岁写《书剑恩仇录》,两部书都是在《新晚报》连载。金庸在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封笔,而梁羽生在11年后才退出江湖。
梁羽生和金庸封笔后都在不断修订自己的作品,不同的是,梁羽生删改起来下手更狠,《武林天骄》删掉了三分之二,而《武林三绝》一书在梁羽生“还需修改”的解释之下至今不见单行本的出版。
梁羽生和金庸之间有过一次沸沸扬扬的论剑,也成了一段江湖公案。始作俑者是梁羽生自己的一篇文章。
1966年《大公报》的总编辑罗孚想推一本新刊物《海光文艺》,于是请来梁羽生以“佟硕之”的笔名在刊物创刊号上发表了近两万字的《金庸梁羽生合论》。
梁羽生的文章一上来就定了调子,把金庸摆在了自己前头。“近十年来港台东南亚各地武侠小说大兴,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虽然梁羽生开头在抬高金庸,随后总是夸金庸两三句就再说金庸四五句小话。谈及两人的分别,梁羽生在文中说,“梁羽生的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
这篇文章就很有梁羽生的“名士气味”,他插科打诨也不忘引经据典。“若按‘出道’的先后来说,应是先梁后金,但‘梁金’读来不如‘金梁’之顺口。‘金梁’二字,还有个巧合之处,是近代一个名人的名字,清代最末一科的进士,清史稿的‘校列总阅’。以金庸梁羽生合称‘金梁’,颇为有趣,因此我也就顺笔写为‘金梁’了。姑且委屈梁羽生一些,却绝非有意抑梁抬金,请梁迷不要误会。”
情节安排上梁羽生认为自己输了一筹,“梁羽生对情节的安排,就远不及金庸之变化多样了。金庸小说情节往往出人意料,梁羽生则往往在人意料之中。”不过他也不忘补一句金庸的不足,说像小龙女被强奸等情节上,“金庸是有点犯了为情节而情节的毛病。”而自己在写爱情上比金庸要变化多样。
梁羽生自认在诗词的运用上要胜过金庸多多,他指出金庸小说最闹笑话的是在《射雕英雄传》中让“宋代才女唱了元曲”,指的是小说中黄蓉与“渔樵耕读”的樵夫对唱《山坡羊》的曲子,三首《山坡羊》其实都是元代张养浩的。
罗孚随后又搬出了金庸。金庸在《海光文艺》第4期上写了一篇《一个“讲故事人”的自白》作为回应,字数不多,才2000多字。金庸的回应相对平淡,只是报以“武侠只是一种娱乐”的态度,基本上是在平息争论,意思大概是何必如此较真。对梁羽生小说较浓厚的政治色彩,金庸还是有些许微词:“小说本身虽然不可避免的会表达作者的思想,但作者不必故意用人物、故事、背景去迁就某种思想和政策。”
这点金庸说的也没错,梁羽生在小说中的历史观是比较讲斗争的,无论是《武林天骄》写宋金对抗,还是《七剑下天山》写清军入疆,都是严肃地把民族大义放在口头上的,比较起来,金庸的历史观视野更开阔,到写《鹿鼎记》时更是把“反清复明”写成了笑谈。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作者:沈沣)

歆滿樓主 发表于 2009-1-30 12:19:43


  感谢超版的补充,让人更加了解梁先生的一生。

:handshake :handshake

生于1973 发表于 2009-2-2 00:13:58

梁羽生葬礼在悉尼举行 金庸送挽联称自愧不如
核心提示:著名武侠小说家陈文统先生(笔名梁羽生)的葬礼,于昨日上午在澳洲悉尼市北区麦考里公园的公墓举行,葬礼依照基督教仪式举行。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特地委托代表为梁羽生献上花圈,挽联上写着: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C/CC/CCC1D94A9208A029212736C2AF341BFC.jpg
2005年9月14-17日,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先生回家乡广西度中秋。中新社发 骆文刚 摄

中新网2月1日电 据《大公报》消息,该报前副编辑主任、著名武侠小说家陈文统先生(笔名梁羽生)的葬礼,于昨日上午在澳洲悉尼市北区麦考里公园的公墓举行。
根据家人的意愿,梁羽生的小型葬礼十分低调,仅家人和亲友等七十余人参加。葬礼于上午十时开始,在一位华人牧师引领下,葬礼依照基督教仪式举行,梁羽生的二子陈心明在仪式上回顾了父亲不平凡的一生。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特地委托代表为梁羽生献上花圈,挽联上写着:
悼梁羽生兄逝世
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
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
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
报道称,陈文统先生于一月二十二日在悉尼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大公报》同人已实时发出唁函,对陈文统先生的逝世致以沉痛的悼念,并对家属致以诚挚问候。唁函及帛金已于日前转交陈文统先生家属。

zhouchang 发表于 2009-2-3 00:37:39

:'( :'( :'(
沉痛哀悼梁老

667 发表于 2009-2-3 11:03:29

梁羽生安息悉尼,澳洲棋界深怀念
    2009年1月31日上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梁羽生先生,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北区麦考里公园的公墓内下葬。梁羽生1月22日在悉尼因病去世,享年85岁。  
   根据家人的意愿,梁老的小型葬礼低调举行,仅有家人和亲友等70余人参加。葬礼于1月31日上午10时开始,持续近一个小时。在一位华人牧师引领下,葬礼完全依照基督教仪式举行,梁老的二儿子陈心明在仪式上回顾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特地委托代表为梁老献上花圈,挽联上写着:“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 
   澳洲(澳大利亚)象棋界深深怀念着梁羽生老先生。据悉:首届悉尼“三李杯”国际城市混双邀请赛,即将于2009年2月12日到17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澳大利亚象棋总会会长常虹女士来邮件告诉我,梁羽生先生特别关心着中国象棋,常虹会长和黄子君经常去探望梁羽生老先生,首届悉尼“三李杯”国际城市混双邀请赛,特地被推荐为赛会名誉主席,常虹会长在发给我的邮箱中写道:“我印秩序册时梁老先生还好好的, 梁老先生还给大会题了词,并亲笔签了名,梁老生先的太太还特意找了张他的靓相给我们刊登在这次比赛的秩序册里,真没想到梁老先生就这么突然的走了。我想您或许和棋迷说下真实情况吧,我们本来还想按排此次参赛的运动员们去养老院探望他的,去年吕钦特级大师来访时,就有去探望过梁羽生老先生,他老人家好高兴,这次真的好遗憾。”从常虹会长来信的字里行间里透露出他们对梁羽生老先生的特别尊敬、惋惜和怀念。
   记得历史学家金应熙同他有师生之谊,凑巧他们又都爱好棋艺。金应熙说:梁羽生手上有两管笔:一管笔写剑侠,一管笔写棋手。他说过自己的棋艺水平“资质所限,今生是难望成为一流棋手的了”,然而,其对象棋的痴迷程度不会低于老师金应熙。梁羽生原名陈文统,杨官璘编著的《棋国争雄录》,开头有一篇当代序言的文章——《象棋国手杨官璘》,作者署名陈鲁,就是梁羽生。他在文中题赠杨官璘的一首诗道:“不辞北战与南征,三十英年有霸名;心血此时归笔底,可从一卷论楸枰。”
   梁羽生先生说过:平生他最喜欢两件事,一是旅行,一是下棋。旅行要挤时间,下棋要找对手,两者有时很难安排恰好。所以那一次他去古晋的情绪极高,还写了一首词,赠给香港棋队:“铁马凌空,金鹏展翅,共赴擂台。看地北天南,飞车跃马;桔梅争秀,尽属雄才。濯足香江,炎洲问鼎,喜见棋坛盛会开。秋光好,好控弦逐鹿,剑倚天裁。酒酣战鼓如雷,看互显神通竞折梅。溯源流千载,而今犹盛;黄周已矣,继往开来。棋艺友谊,丰收双获,十日鏖兵亦快哉!杯酒祝,祝射潮身手,风定帆回。” 梁羽生先生还写过《满江红》以志感,刊在《象棋报》上。词曰:“华夏棋坛,逢盛世、又添春色,看野史,******独领,先河开辟。论事评人因尺度,存真去伪凭原则。巧安排,舒卷似春云,情历历。开新局,抒胸臆。谈故实,如椽笔。喜神州弈圃,叶荣枝茁。梅桔光芒昭往代,奇书今见追前哲。太史弓,文藻足千秋,名符实。”
   一代武侠文学大师梁羽生,于1924年3月22日出生于中国广西蒙山县一个书香门第,原名陈文统。上世纪50年代,梁羽生开始写武侠小说,其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上世纪80年代后期,梁羽生宣布"封刀"后,与早年移民澳大利亚的子女团聚,一直居住在悉尼。2007年,梁羽生回香港参加活动时突然中风,不久回悉尼治疗。去世前,梁羽生一直在一家华人养老院中疗养。
    《龙虎斗京华》被公认为是新武侠之始。从1954年开创“新派武侠小说”至1984年宣布“封刀”,30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1000万字,其中包括《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
    梁羽生文人风骨,至老亦是。愿先生安息,走好。
附1:梁羽生的主要作品(按武侠小说创作年表)。
  《龙虎斗京华》1954.1.20-1954.8.1发表;《草莽龙蛇传》1954.8.11-1955.2.5发表;《七剑下天山》1956.2.15-1957.3.31发表;《江湖三女侠》1957.4.8-1958.12.10发表;《白发魔女传》1957.8.5-1958.9.8 发表;《塞外奇侠传》约1957-1958发表;《萍踪侠影录》1959.1.1-1960.2.16发表;《冰川天女传》1959.8.5-1960.12.18发表;《还剑奇情录》1959.11-1960.5发表;《散花女侠》1960.2.23-1961.6.22发表;《女帝奇英传》1961.7.1-1962.8.6发表;《联剑风云录》1961.7.3-1962.11.25发表;《雪海玉弓缘》1961.10.12-1963.8.9发表;《冰魄寒光剑》约1962初发表;《大唐游侠传》1963.1.1-1964.6.14发表;《冰河洗剑录》1963.8.24-1965.8.22发表;《龙凤宝钗缘》1964.6.25-1966.5.15发表;《挑灯看剑录》1964.7.1-1968.6.23发表;《风雷震九州》1965.9.22-1967.9.28发表;《慧剑心魔》1966.5.23-1968.3.14发表;《侠骨丹心》1967.10.5-1969.6.20发表;《瀚海雄风》1968.3.15-1970.1.21发表;《鸣镝风云录》1968.6.24-1972.5.19发表;《游剑江湖》1969.7.1-1972.2.4发表;《风云雷电》1970.2.9-1971.12.31发表;《牧野流星》1972.2.16-1975.1.13发表;《广陵剑》1972.6.3-1976.7.31发表;《武林三绝》1972.10.1-1976.8.16发表;《绝塞传烽录》1975.2.12-1978.4.10发表;《剑网尘丝》;《幻剑灵旗》;《飞凤擒龙》1978.9修订;《弹指惊雷》1977.5.1-1981.3.9发表;《武当一剑》1980.5.9-1983.8.2发表;《武林天骄》;
  附2:梁羽生作品全集。
  《萍踪侠影录》(共二册);《七剑下天山》(共二册);《江湖三女侠》(共三册);《雪海玉弓缘》(共三册);《冰川天女传》(共三册);《女帝奇英传》(共二册);《大唐游侠传》(共三册);《龙凤宝钗缘》(共三册);《广陵剑》(共四册);《挑灯看剑录》(共五册);《鸣镝风云录》(共五册);《慧剑心魔》(共三册);《瀚海雄风》(共四册);《还剑奇情录》(全一册);《风云雷电》(共五册);《冰河洗剑录》(共三册);《风雷震九州》(共三册);《侠骨丹心》(共三册);《散花女侠传》(共二册);《联剑风云录》(共三册);梁羽生新作系列《白发魔女传》(共二册);《武林天骄》(共二册);《武当一剑》(共三册);《游剑江湖》(共四册);《牧野流星》(共四册);《弹指惊雷》(共三册);《绝塞传烽录》(共二册);《剑网尘丝》(共三册);《幻剑灵旗》(共二册);《塞外奇侠传》(全一册);《冰魄寒光剑》(全一册);《飞凤潜龙》(全一册);《龙虎斗京华》(全一册)。
    附3:书名发表时间连载报纸名(香港)又名。
    01、龙虎斗京华1954.1.20-1954.8.1新晚报天方夜谭;02、草莽龙蛇传1954.8.11-1955.2.5新晚报天方夜谭;03、七剑下天山1956.2.15-1957.3.31大公报小说林;04、江湖三女侠1957.4.8-1958.12.10大公报小说林;05、白发魔女传1957.8.5-1958.9.8新晚报天方夜谭;06、塞外奇侠传约1957-1958之交周末报(飞红巾);07、萍踪侠影录1959.1.1-1960.2.16大公报小说林;08、冰川天女传1959.8.5-1960.12.18新晚报天方夜谭;09、还剑奇情录1959.11-1960.5香港商报谈风;10、散花女侠1960.2.23-1961.6.22大公报小说林;11、女帝奇英传1961.7.1-1962.8.6香港商报谈风(唐宫恩怨录);12、联剑风云录1961.7.3-1962.11.25大公报小说林;13、雪海玉弓缘1961.10.12-1963.8.9新晚报天方夜谭;14、冰魄寒光剑约1962初正午报(幽谷寒冰);15、大唐游侠传1963.1.1-1964.6.14大公报小说林;16、冰河洗剑录1963.8.24-1965.8.22新晚报天方夜谭;17、龙凤宝钗缘1964.6.25-1966.5.15大公报小说林;18、挑灯看剑录1964.7.1-1968.6.23香港商报说月(狂侠天骄魔女);19、风雷震九州1965.9.22-1967.9.28新晚报天方夜谭;20、慧剑心魔1966.5.23-1968.3.14大公报小说林;21、侠骨丹心1967.10.5-1969.6.20新晚报天方夜谭;22、瀚海雄风1968.3.15-1970.1.21大公报小说林;23、鸣镝风云录1968.6.24-1972.5.19香港商报说月;24、游剑江湖1969.7.1-1972.2.4新晚报天方夜谭(弹铗歌);25、风云雷电1970.2.9-1971.12.31大公报小说林 。

生于1973 发表于 2009-2-9 00:09:43

老友追思梁羽生:
为观棋冷落娇妻 金庸是固定棋友
http://sports.sina.com.cn2009年02月06日10:17中国新闻网
http://i2.sinaimg.cn/ty/go/2009-02-06/U2481P6T12D4200662F44DT20090206101719.jpg
http://i0.sinaimg.cn/home/c.gif
梁羽生(右)谈起武侠世界及棋道总是滔滔不绝。(图片来源:大公报)

  中新网2月5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在武侠世界以外,象棋和围棋是一代宗师梁羽生的两大爱好,他曾以“陈鲁”为笔名在《新晚报》上发表棋话,以象棋记者的身份采访过多个全国棋赛和亚洲棋赛。他在编辑工作完成后,常常与同事“厮杀”一番,以棋解压。
  说起梁羽生的“棋事”,与梁羽生共事多年的原大公报副刊课主任冯广烈还没开始说,自己就掩着嘴偷笑。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梁羽生结婚后与太太去北京度蜜月,抵达后到华侨大厦办理登记手续入住,进房间不久梁羽生就跟太太说出去一会儿,太太等了又等一直等不到人,心急如焚。
  那时梁羽生的太太第一次出远门,普通话也不好。街灯也亮起来了,不知道老公去向,梁羽生太太只好向大厦员工求救,请他们帮忙寻找。结果,大家在华侨大厦附近的一棵大树下找到了梁羽生,他看别人下棋正看得忘乎所以呢!冯广烈说:“真正是冷落娇妻啊。”
  爱下棋,也爱研究棋谱。据冯广烈透露,梁羽生看得最多的就是武侠小说和棋谱,不过梁羽生只看书却不藏书,书读完以后往窗外一扔,又看下一本去。同事里有梁羽生固定的一群棋友,金庸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常常在下班后杀得天昏地暗。
  除了与同事切磋,梁羽生还曾经代表大公报参加省港澳棋赛,代表香港与日本人比赛并险胜一个日本选手,其棋艺水平可见一斑。不过,冯广烈认为梁羽生的棋话更让人难忘,他的妙笔生花把略显枯燥的比赛写得如武侠小说般扣人心弦,让人亲历其境。
  作为旧同事老朋友,冯广烈说,梁羽生无论是对爱好兴趣还是对待自己的事业都非常投入、专注,最值得世人尊敬和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泉莫叹三光隔 又送文星入夜台--沉痛悼念梁羽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