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d111 发表于 2009-9-29 13:50:53

2009年国庆特稿:父亲居荣鑫的漫漫作家路

本帖最后由 jgd111 于 2009-9-29 13:54 编辑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在谈到体育中的棋类时说:“……由于上海爱好象棋的人很多,所以上海一直是象棋书籍和期刊的重要市场,解放后,上海出版的象棋书籍占上海出版的体育书籍半数以上,如1961~1964年,上海共出体育书17种,棋类占11种。粗略统计,解放后上海共出版象棋书50种以上,其中居荣鑫的《梅花泉》、屠景明的《中国象棋辞典》都有很大的影响。”




父亲居荣鑫的漫漫作家路
                     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居国鼎


六十年前的五月,在上海一条狭窄的长石条铺就的弄堂里,躺满了曾经出生入死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一身戎装,枕戈待旦,秋毫无犯。
那里就是我居住的地方:白衣街腾凤里。我那时不满一周岁,上面有个三岁的姐姐。
我的父亲在大方弄43号的邑庙区公所工作,26岁;母亲是家庭妇女,21岁。父亲的具体工作是做户藉事务员。这份差事是他在两年前应聘考得的。他的工作就是发发鱼票、肉票。从发的票证越来越多,从法币越来越贬值,他日益明显地觉察到旧政权的衰败。
腾凤里住的人,大多家境较好。解放军进城后,他们守家待业,大门不出,二门不进,静观其变。父亲却反其道而行之,当日便去上班了。
邑庙区公所的人早跑了,场所已被解放军占领。根据相关政策,解放军负责人石平正在满世界地找区公所的职员。
就在这个时候,我的父亲到了。
“你是这地方的职员?”石平和蔼问。
“是啊。”父亲回答。
“怎么人都跑了?为什么?是不是害怕?”石平笑着说。
父亲点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害怕呢?”石平又笑着问。
“我啊,知道共产党的政策,毛泽东讲过要用知识分子的。我还读过他的《论联合政府》呢。”父亲不再拘谨,随口答道。
轮到石平惊奇了。眼前这个人怎么还读过《论联合政府》,稀奇!
“不瞒您说,我还见过粟裕同志哩!”父亲越说越随意。
“噢,这我倒真得洗耳恭听。”
父亲淘淘不绝地叙述起来。
原来他在1944年因故去过苏区,在那儿当过教师、小学校长、区文工团长、区长文书,1946年又因故离开那儿。
“区长叫吴越”,父亲向石平介绍道,“是个很好的人,当年就是他让我参加粟裕办的干训班。我往北,一直往北,到了一个秘密的地点……”
石平默默地点点头,记住了“吴越”这个名字。
“既然你读过《论联合政府》,既然你了解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你去把他们都叫回来,告诉他们不要怕,我们还得生活下去,还得上班,还得做老百姓的工作。”石平爽气地说。
父亲和石平握了下手就去了。他穿街走巷,来到每个职员家,告诉他们,新来的解放军代表石平说话了,让你们回去,“还得生活下去,还得上班,还得做老百姓工作”。
职员们这才打消了顾虑,回到了工作岗位。后来大部分职员都留用了。邑庙区区公所的招牌换成了邑庙区人民政府。石平也成了政府官员。
父亲在民政科任科员,经常下里弄,去基层,了解民情。工作之余,他会给报刊写通讯稿。从《拆去碉堡行车方便》、《无人给水站》,到《邑庙区乒乓联赛》、《城隍庙里宣传卫生》、《奚秀兰买公债》、《本市人民喜爱新人民币》,从《戴云芳光荣入团》、《人民代表衷心拥护宪法草案》到《张敏违反婚姻法判徒刑》,人民、政府的大事小情尽在他的笔下。光新民晚报,从1951年6月到1955年4月就发了他的通讯报道45篇。
父亲有个理想,那就是成为一个文学作家。有过曲折经历的他以为,只要掌握文学知识,自己肯定能写出一、两部长篇小说来的。夜以继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母亲》、《少年维特之烦恼》……他博览群书。时下,上海正在办文学讲座。讲座的负责人正是著名学者王元化。能去听听有多好呀!他想。可是粥少僧多,名额有限,文学青年又多,“讲座证”一证难觅!
后来,他把自己的想法给老上级吴越说了。那时的吴越已是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了。“你怎么不早说,我和王元化熟悉呀!”吴越告诉他。
王元化为他办了“讲座证“,父亲欣喜若狂,逢人便说,大大地满足了他的那颗年轻的虚荣心。
“你行行好,也给我办张‘讲座证’嘛,我求你了……”同科室的同事求他。他缠不过,求了王元化,也为同事办了证。
既看书,又听讲,父亲的文学水平提高不少,他想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书,又想将历史上的江阴守城八十一日写成小说,写了涂,涂了写,总写不到位。就在这时候,“胡风事件”连累王元化,这不啻是晴天霹雳!个个噤若寒蝉,人人岌岌可危。很快,同事顶不住了,开始“揭发”,不但害了我父亲,还连累了吴越。吴越为此“停职交代”了很长一段时间……
成为文学作家的理想灰飞烟灭了。不过,别急,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开启另一扇门。
话说父亲在上海求学时曾得到过象棋名手罗天扬的指点,1956年起便是上海邑庙区(南市区)象棋选手,1957年(以及1981年)还担任过全国象棋比赛裁判。五十年代他就从事象棋理论研究了。
由于“文革”,他的不少资料已散佚。1958年1月20日新民晚报第3版刊登了他与棋友孙镜明的棋稿《五七炮中局杀法》,这是我能查到的最早的棋稿记录。他前后为中国新闻社、香港大公、文汇、新晚报和国内报刊出版社写了大量稿件。1958年5月他在上海肺科医院手术期间,改编起象棋古谱《梅花泉》。这本书成书较早,虽经薛丙增订,但国内藏有该书抄本的不过两三人。1958年年底,他完成了初稿。1962年1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在谈到体育中的棋类时说:“……由于上海爱好象棋的人很多,所以上海一直是象棋书籍和期刊的重要市场,解放后,上海出版的象棋书籍占上海出版的体育书籍半数以上,如1961~1964年,上海共出体育书17种,棋类占11种。粗略统计,解放后上海共出版象棋书50种以上,其中居荣鑫的《梅花泉》、屠景明的《中国象棋辞典》都有很大的影响。”
没成为文学作家的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中国象棋理论作家。
祖国大陆、新加坡、台湾共出版过他十余种象棋专著,字数以百万字计。他的名字已被祖国以及世界各国喜爱中国象棋的人们所熟悉,在海内外象棋界颇负盛名。
父亲是1994年5月4日去世的。现在,您若打上他的名字“居荣鑫”在网上搜索,仍可获得他的相关条目成百上千条。
父亲的成部头大著作,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写就的。他的许多岁月都白白蹉跎过去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怀念可敬可爱的石平同志、王元化同志、吴越同志,我怀念1949年建国伊始的人文环境,感到有无限的感慨。有时我想,如果没有“反胡风”、“反右”、“大跃进”、“文革”等各种运动,我的父亲会不会成为文学作家、而不是中国象棋理论作家呢?他会不会写出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来呢?
历史没有假设。

附图说明:插图下为居荣鑫故居,睡过解放军战士的弄堂;插图上为大方弄43号,原上海国民政府邑庙区公所。

667 发表于 2009-9-29 16:35:28

:victory:

jgd111 发表于 2009-9-29 16:49:42

本帖最后由 jgd111 于 2009-10-9 13:37 编辑

这是里弄干部夏天时要我写的稿件,要求是两千字,写人的传记,报告文学,说是参加上海黄浦区国庆征文的。最近听说是得了奖了。
我们当年就住在过街楼上(就是照片上那开着窗户的屋子里)。瞅着那洞开的窗户,我感到父亲没有走远,我甚至可以想象出父亲倚窗往外张望时的身影。。。
父亲没留墓地,在去世的当年冬至就海葬了。

今天拿到领奖通知方知:我获的是半淞园路社区“祖国,我为你骄傲”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一等奖。09、10、9

ymjily 发表于 2009-10-10 10:36:39

我要居老的签名看来又泡汤啦,不知道可以搞个居老的照片吗,全国的象棋名家唯居老没有露过面,好像,呵呵

jgd111 发表于 2009-10-11 13:30:58

本帖最后由 jgd111 于 2009-10-11 13:32 编辑

我要居老的签名看来又泡汤啦,不知道可以搞个居老的照片吗,全国的象棋名家唯居老没有露过面,好像,呵呵
ymjily 发表于 2009-10-10 10:36 http://www.hgchess.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满足你的要求。

ymjily 发表于 2009-10-12 11:02:03

谢谢,可惜居老去了,否则必定来沪探望,呵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9年国庆特稿:父亲居荣鑫的漫漫作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