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 发表于 2011-3-18 15:50:36

【转帖】中国唯一一位培养出两个象棋大师的母亲宫玉琴

中国唯一一位培养出两个象棋大师的母亲宫玉琴

1

母亲躺在病床上,女儿守在她的身旁,说着一些亲昵的悄悄话,母亲的呼吸仍然是那么微弱,依然没有知觉。

已做了母亲的女儿深深理解,母亲当年也经常这样坐在年幼的自己身旁,说着同样温情的话。可那时妈妈说这话是为了让自己睡去,而自己此刻却希望妈妈早点醒来,她多么希望,妈妈只是累了,不过是躺在床上休息一会,不久就可以醒来,重新做那些她感觉没有做完的事情,在女儿的印象中,妈妈从来都是那么精力充沛,那么力大无穷。这样的人,怎么会倒下呢?

母亲名叫宫玉琴,今年63周岁,她的女儿是象棋大师张晓霞,他哥哥张晓平也是象棋大师,母亲得病期间,张晓平还在打象甲联赛。

呼兰县沈家镇郭堡村的张四先是小学教师,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一夜之间,不知道什么原因,居然从好好的人成了“牛鬼蛇神”,饱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年轻时就这样事业受挫,心情自然苦闷,这种苦闷积压在心里,慢慢的就得了神经衰弱症;晚上常常彻底难眠,不得不在家病休。

那时候,他家的日子过得很拮据,一分钱要掰成两辨花,张四先生有俩儿一女,生他们时,因为花不起钱上医院,都是在家里出生的,三个孩子,先后才给接生婆10元钱,那位李氏老太太很善良,全村的婴儿基本上都是他接生的,张四先的长子张瑞耕接生花了5元钱,给二子张晓平接生才花了3元,而到张晓霞时,居然只花2元!

如果在当今时代,生个孩子随随便便就花个万八钱的,如果和小年轻人说起生个孩子才花二元钱的事,他们一定会觉得你发疯了胡说。

张四先的妻子宫玉琴和她性络完全不同,她乐观、坚强、虽然小丈夫七岁,但却像个大姐姐一样照顾她,张四先因为神经衰弱,晚上睡觉时经常被恶梦“魇住”,妻子就一次次叫醒他,日久天长,她也难于入睡了,从四十岁开始,每晚只能睡四个小时左右,想多睡也不能够。

那时候,家里的饮用水要到公用的井里去挑,这个活计基本上是妻子承担,严冬时节,地上是厚厚的积雪,并沿边上,因为不断的有人打水,水洒在井沿边上,冻成一大片冰溜子,人一走上去,特别的滑,如果身体偏向井身,就有掉下深井的危险,因此,在冬天她从不放心让十几岁的大儿子去挑水,总是自己去。东北乡下的井打水要摇动轳辘把,把水桶从井里摇至井上来,然后倒进自家的水桶里。一次,她摇转辘把时,因脚底滑打了一个趔趄,手松开了,轳辘把打在她的头上,她差点晕倒了,下意识地往井外的方向倒下去,才幸免于难。

那时候,张四先每月才开几十元,却要用这钱养活全家五口人,是非常吃力的。好在妻子是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女人,她不仅每天出工去生产队劳动,还要为全家准备可口的饭菜,缝补全家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为了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她学会了摊煎饼,大热的天儿,在煎饼鏊子前忙活着,用玉米面儿,商梁面儿、豆面等,烙出香甜可口的煎饼来,卖给村里的乡亲们,那时候,别人家也和他家一样困难;很多乡亲拿不出现钱;就用粮食换煎饼,虽然收入非常有限,但她的干劲特别高,因为全家人都能因此吃饱肚子了。
这样的人,怎么会倒下呢?

                                          2

入院8天后,经过全力抢救,终于脱离危险了,过了几天,宫玉琴虽然仍不能说话,但可以和孩子们用笔交流了。

开始是张晓平的妻子用笔在本子上写字与老人交流,老人也写字回应,起初字僚草凌乱难以辨认,后来渐渐清晰可认了。

张四先写字问妻子:我好不好?

想到和自己一辈子吃苦劳累的过去,他不敢指望妻子说他好,可妻子竟然回话:很好了,太行了。张四先忍不住老泪纵横。
老人能和大家交流,对全家人都是一种安慰,女儿张晓霞写字告诉母亲:妈妈,我爱你。母亲马上用笔写道;我更爱你,写完后母要又抚摸了女儿的脸庞用慈祥的眼神看她,脸上充满了骄傲。

宫玉琴是很爱美的女子,每次出门,头发一定要梳得一丝不乱,反复斟酌后才选上合适的衣服出门。她的衣服都是过时的,但每件都洗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

即使在病床上,她仍是爱美的,女儿给她一面小镜子,她会反复的照自己的脸庞,对被自己挠坏的鼻子很不满意,一面用手扶摸,那神情单纯,简单,有种小孩子拟的好奇感。

张晓霞写字道:你笑一个给我们看看。

老人笑过后,写字问女儿:我笑了,笑的好看吗?女儿写道:妈妈好看,一直都好看。

的确,老人因病痛的折磨,脸色显得更加苍老和憔悴,但在儿女的眼中,母亲永远是天下最美的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生活是非常单调的,那时侯,放一场露天电影大家简直像过年一样快乐,每当演电影,老人就会带上张端耕、张晓平和张晓霞兄妹三人,带上小板凳,棉坐垫,披上棉衣,一家人浩浩浩荡荡的去看电影。而只留张四先看家。

看电影是非常热闹的,是在这么热闹的环境下,最小的小霞总是没等到电影放到精彩处就睡着了,睡在妈妈怀抱里成,两个哥哥一左右依偎着她,也只打瞌睡,只有他们的妈妈兢兢业业地看这来之不易的电影。“对露天电影的回忆,更多的是在妈妈背上睡觉的我,看见了起伏动荡的月光(因为妈妈的磕磕绊绊),即是到了今天,地上银子一般细碎的月光,依然照亮我的记忆,那么清晰、优美,那是和童年的温暖记忆联系在一起的,在那样的月光下,我仿佛仍然是那个娇憨、爱撒娇的小丫头,而母亲则年青健康,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张晓霞回忆到。

除了看电影,在有一个活动就是听说书了,说书先生说的是东北大鼓,是东北地区当时非常流行的曲艺表演。张四先认为这也是一种艺术,便请了说书先生来家里,培养很有音乐天赋的大儿子张瑞耕练习三弦,大儿子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三弦之后,就可以给先生伴奏了,当时他们家里很热闹,吹拉弹唱的声音时时出现,满炕上都是来听大鼓书的乡亲们。因为说书是需要经常走街串巷在各乡村流动,而张端耕正在读书,不能经常去担任伴奏的任务,说书先生很是为难,可没想到聪慧的宫玉琴经过耳濡目染,也会弹三弦了,因为“救场”的缘故,她曾经多次为说书先生伴奏,“女三弦师”让老乡们感到很新鲜,漫长的冬天,听说书是老乡们特别喜欢的文化活动,也会给表演者一点赏钱,她因为这个艺术活儿。又给家里赚了一点钱,“妈妈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三个子女,真的已经尽到了一个母亲的所能!”张晓霞说。

后来让这个家最出名的,就是下象棋了。张四先最大的爱好就是下象棋,每当拿起棋子,生活中的那不如意的事就忘得干干净净,何以解忧?唯有象棋,每天下上几盘,成了他解除烦恼,忘忧清乐最好的活动,每当他和农民棋友下棋时,六岁的二儿子张晓平就不声不响的观棋,老张惊奇的发现,这孩子看棋的时候,似乎把所有的精力融入棋中,别人说什么小家伙都恍似未觉。看棋一个月后,晓平突然提出要和父亲下棋,为了哄孩子高兴,张四先随意和儿子下了起来,没想到晓平毫不费劲的连胜父亲好几盘。旁边观战的棋友见小家伙这么厉害,便争先恐后的与他下棋,但多数都输给了晓平,“张家出了个小神童”的事,很快传到了十里八乡,各村的高手们纷纷来找晓平下棋,一铺小炕挤得满满的,坐不上炕的,便站在地上排队,轮番和晓平下棋。见儿子这么出奇,张氏夫妻很是开心,那些老远来下棋的乡亲来家里下棋,有时候天晚了回不去家,两口子便让人家住下,尽管家里很拮据,宫爱琴还是去割肉打酒,全力招待棋友。

发现三儿子有下棋的灵气后,张四先开始带孩子去各村拜访访高手,增长见识,虽然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有省象棋队,有职业棋手,但他们全家能感觉到,象棋如同戏剧、书画、诗文一样,都是艺术形式,都是传统文化,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都不会忽视这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因此,他不仅培养二儿子下棋,而且还教全家人下棋,不久,大儿子和小女儿也学会了下棋,宫玉琴成天看爷几个下棋,耳濡目染的也学会了,虽然她的象棋水平很一般,但她很有钻研劲头,学起棋来非常认真,最让张晓霞记忆犹深的是许多冬天的早晨,宫玉琴早早起床,坐在被窝里看象棋的实用残局,丈夫和孩子们下棋的时候,她就认真地观看,反复研究其中的奥妙,当孩子们走出妙手时,便会得到她欣喜的赞誉。
这样的人,怎么会倒下呢?

                                                         3
“虫虫飞、虫虫飞,飞到南山吃露水,虫虫吃饱了,回头就跑了。”病床边的张晓霞望着已经熟睡的母亲,心里忽然想起在妈妈怀中学会的那首童谣,她感到自己也像那吃饱了露水的虫子,飞离了母亲一样的怀抱,难以回顾,而至爱无私的母姓却不离不弃,在可能施展的时候,便舍命捧出,毫不含糊……。

十里八乡,在也没有张晓平的对手了,为了孩子更快的提高棋艺,从1976年开始,张四先开始带着他在县内外寻师学艺,当时农村到县城没有公共汽车,张四先就骑自己行车驮着晓平到四十里外的县城下棋,冬天风雪交加,老张病弱的身体累得通身是汗,晓平坐在车后架上冻得发抖,只好下车跑步前行,出门时怀揣两个玉米面大饼子,路上饿了就啃一口,夏天遇到倾盆大雨往往被淋得透心凉。4年多时间,张四先带着晓平先后拜访了呼兰县著名棋手张建华,东北象棋五虎将之一的王汲然老师,以及县著名棋手刘国进。这些名师对晓平要求严格,每次和他下棋都会指出他的弱点,同样的错误不允许他出现第二次,晓平在这样的严格训练下,每一盘棋都有收获,这几位棋手风格不同,晓平也学会了多种打法,适应了多种变着,每天晚上,还由父亲补习文化课,就这样,晓平既下了象棋,又没耽误了功课。

在张晓平11岁那年参加了省象棋比赛,那次他一鸣惊人,战胜了许多十八、九岁,在省队重点培养的大队员,他比赛时专注的神情,临危不乱的气度,惊动了“东北虎”王嘉良老师,王老爱才如命,立刻着手把张晓平调到省城哈尔滨专门学棋。

二哥去了省队后,张晓霞便好奇的向父亲打听省队什么样,爸爸告诉她;进了省队,天天吃大米干饭、白面馒头和炒菜。听得晓霞咽口水,这神情被爸爸看在眼里,便笑着对女儿说:“省里还建立女子象棋队的,你也赶快学棋吧,还来得及。”为了能吃到白面馒头,晓霞便开始和爸爸学下棋,有了培养二儿子的经验,张四先对女儿的培养更快捷了,第一个月和女儿下棋,他让她车马炮三个大子,第二个月就就只能让马炮两个子,第三个月就只能让一个马了,见女儿进步的这么快,张四先很是高兴,认定女儿也是下棋的材料,晓平从省队回来时,也用带回的棋谱辅导她,那些许多时新的象棋刊物,使晓霞的水平提高的很快,在1981年和1982年的松花江地区象棋比赛中,她小小年纪就参加成年女子比赛,都取得第一名,82年也进入省象棋队,与张梅一起成为黑龙江省女子象棋队的第一批成员。

当时呼兰县还不和现在一样是哈尔滨的一个区,那时候,乡下有许多人把孩子送进哈尔滨,但不是求学就是打工,而老张居然把两个孩子送去不棋,这让很多人不理解,说他们家不务正业,对孩子没有责任,整天带着孩子玩儿。对这些议论,宫玉琴只是一笑了之,在他们家,男主外,女主内,对丈夫所有的决定她都坚决支持,她经常对晓平和晓霞说:“你们走的是一条独木桥,只能努力的向前走,没有退路!”

他们兄妹刚到省象棋队时,因为重点班学员需要一家的费用,这对于每月收入只30元左右的张四先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为了供俩孩子学棋,宫玉琴又增加了许多工作,她和丈夫办了家庭养鸡场,这是又脏又累的工作,可她却从不抱怨。

1986年,夫妻俩为了更好的照顾他们兄妹学棋,卖掉了在乡下的房子,举家迁到哈尔滨,在一处郊区买了一处破旧的平房,在这间房子里,他们全家在周未可以团圆,兄妹俩能够与城市的孩子一样经常见到父母和兄长,感到非常幸福,而老俩口却为此付出了代价,为了在城市中站住脚跟,他们付出了更艰苦的劳动,养蜂、养猪、做豆腐、宫玉琴做豆腐、张四先卖豆腐。每天准备好做豆腐的工作后,已经是很晚了,睡到凌晨一点多她就起来了,到豆腐房开始忙碌:用电磨磨黄豆、烧开豆浆、压缩豆瓣……翻豆腐板是一道重要的工序,一般是男劳力干的活,要用头顶着豆腐板底部将其整个翻过来,张四先让妻子在这时叫醒他,由他来翻豆腐板,而宫玉琴每到这时,总是自己咬牙挺着,独自翻豆腐板。在晨光微熹的时分,她已经做好了两板香喷喷的豆腐,灌满了两暖瓶滚热的豆浆,那是全家人可口的早餐饮品……
1989年,张晓平获得全国象棋个人赛第四名,晋升为象棋大师,并成为黑龙江象棋男队的强将。1990年晓平代表中国参加亚州杯象棋锦标赛,中国队获得团体冠军,张晓霞在1990年获得全国象棋个人赛女子组第五名,晋升为女子象棋大师。1991年再获女子个人第三名,同时获得1992年代表中国出访欧洲四国的资格。黑龙江棋院每年的春节期间,都搞春节茶话会,邀请一些喜欢下棋的省市领导来下棋,当时的省长李剑白、陈雷、省委领导陈元直等人,都曾参加过。他们这些小棋手有时候会陪领导们下棋,有一次的春节茶话会,宫玉琴正好来棋院探望兄妹二人,来下棋的省长李剑白得知宫玉琴是两个棋手的母亲时,握住她的手说:“我代表黑龙江省政府感谢你,你为国家培养了两名运动员,真的很了不起!”宫玉琴当时回答说:“孩子是国家培养的,我没有做什么贡献。”她总是那么低调、谦卑。
这样的人,怎么会倒下呢?

                                                                                                      4
一台奔驰的列车突然跃进了万丈深渊,一首流畅的乐曲被野蛮地拨断琴弦,生命的乐章顷刻间戛然而止……
生命,就这样无常、无常得让人来不及思索!一个热血沸腾的身躯凝固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生命静止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被写进了冰冷的黑框,一张亲切的脸颊被锁进了麻木的小盒……
岁月荏苒,三个子女渐渐长大成人,求学求职,结婚生子……他们都渐渐老了,宫玉琴仍然不计代价的为儿女们付出和奉献着,慈祥和蔼,教育有方的她看大了老大的儿子、她的长孙宝文,又到晓平家看顾次孙嘉元,晓霞的儿子、她的外孙浩然在上学前也有近两年时间由老人看。在陆续照看了第三代人,在不停的操劳奔波中老了,还累了一身病。“母亲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她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她总是尽全力去照顾别人,是弟妹们的好大姐。母亲的小弟宫吉民,只比我大两岁,因姥姥和姥爷年岁大,很难照顾我的小舅,母亲就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在小舅的成长、求职、婚姻等方面,母亲也费了许多心思。母亲的功德,如春雨润物无声,滋润着她所能顾及的亲人们。生活真正安闲下来不到一年的母亲,儿女们长大了,各有家长,各有所执,渐渐与母亲越来越远,相聚少了,相聚时间短了,孙子们也长大,不再需要她的看护了。大家都忙,忙,忙好啊。母亲最孤单寂寞的时候总是这么说,她感到的不是儿女的反馈,而是自己已然无用了。”晓霞说
    最后一次住院时。她不愿牵扯为生计忙碌的长子张瑞耕、因为打象甲总是在外面奔波的张晓平、还有虽然退役、却还在忙着写象棋宣传报导、做裁判工作的张晓霞的精力,便听从医嘱回家疗养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2009年7月13日,她的生命像燃烧的蜡一样,把自己的光和热全部奉献出来后,流尽了最后一滴烛泪。……而15日上午办完火化及葬礼,张晓平就匆匆的赶回哈尔滨,参加象甲联赛的黑龙江主场比赛。他觉得只有下好象棋,才是对母亲的最好怀念。
“妈妈啊,如果有来世,别忘了和你前世的亲人相认啊!”晓霞抓一把妈妈的骨灰,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里,滂沱的泪水迅速把骨灰浸透了,合上手掌之后她分明感觉到了,心窝里还有一个完整的妈妈,妈妈,是永远不会倒下的。
中国唯一一位培养出两位象棋大师的母亲就这样去了,没有母亲便没有人类,正因为有成千上万宫玉琴这样的好母亲,养育着一批又一批优秀儿女,中华民族才有今天的兴旺发达。
她的身躯虽然倒下了,而她的精神,注定是一面包涵着爱的旗帜永远永远,顶天立地。

大征西 发表于 2012-8-4 15:15:54

值得一看!:hug:   :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中国唯一一位培养出两个象棋大师的母亲宫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