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象棋论坛
标题:
[求助]帮个忙
[打印本页]
作者:
还有谁不服
时间:
2006-10-12 12:42
标题:
[求助]帮个忙
请哪一位把何顺安对李义庭1958年的冠军对局贴一下。:)
作者:
语苛经历
时间:
2006-10-12 19:01
……局后,在很长时间里,他一回想起这盘棋的过程,都仍然感到后怕,但当时即使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人也没有想到,这一天最后竟如此戏剧性又充满残酷性地决定了两个人的命运,同时也书写了历史。与他共同导演出这一幕跌宕起伏、鬼神莫测大戏的,是上海何顺安。
这何顺安也是李义庭的老对手了,当年他们在上海的交流性的对局就为数不少,全国赛上也有过交锋,应该说,两人之间是知根知底的,但这一天,何顺安突然变得让李义庭有些陌生了,因为他拿先手用了一种很怪的布局,叫作过宫炮。之所以说这个布局怪,不是说它从未出现过,恰相反,这是一个特别古老的布局,早在清代王再越所著的象棋名港《梅花谱》中,就有对过宫炮的专题分析,只不过它的结论是过宫炮无法抵挡中炮横车盘头马的凌厉攻击。正是受该书的影响,过它炮布局就被以后的象棋高手们所逐渐冷落,重要比赛更是难觅其踪影。但海派棋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敢于创新而又善于创新。何顺安更是50年代的代表人物,他对过宫炮去芜存精,使它老树绽新芽,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本届全国赛上,他的过宫炮布局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一战击败西安张增华,二战力挫青岛方孝臻,所以遇到李义庭时,他又毫不犹豫地第三次使出了这一精研的秘密武器。
正因为过宫炮不是那个时代的常见布局,所以即使是李义庭这样的大国手,对这一阵法也谈不上有什么研究,在如此重要的赛事上乍一遇见这种“怪局”,多少难免感到有些茫然,应对起来就有欠精确了。当何顺安摆上过宫炮时,李义庭还的是右中炮。以现代的象棋理论来分析,这种下法是吃亏的,实战的进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开局仅数个回合,李义庭就感 觉到压力了。好在他战术比较灵活,见势不妙,及时地将看不见发展前途的中地挪开,对阵形进行调整。这是坚韧而又明智的抉择,虽然步数上又失一先,但忍辱负重有时是棋局的需要,也是一个高水平棋手必备的功夫,否则局势将更加被动。何顺安先生对局面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利用兑子的机会,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多吃一个中卒的实惠,关键是还打通了李义庭的卒行线。占优后的何顺安却突然地弈得不太正常,首先失之于保守,有很好的进击方案却顾忌对方的反击而延缓了速度;其后又失之于急躁,轻易放弃了价值连城的过河中兵而跃马发动并不成熟的强攻。当然,何顺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失误,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义庭顽强而精确的防守使他的心理产生波动,无法顺利找到通往胜利的捷径。恒久守难免有失,李义庭一着不慎让何顺安再次得到了扩大优势的机会,他以高屋建瓴之势落相补架中炮,李义庭便完全陷入四面楚歌之中了。
即使是在如此险恶的形势下,李义庭仍然没有惊慌得手足无措,他从前面的战斗中看到了希望,坚定了自己顽强抵抗的信心。何顺安原以为棋下到这种地步,胜利的大门已向自已渐渐打开,估计李义庭会丧失斗志,没几个回合就该束手就擒了。但他在这点上显然失算,未料到李义庭经过这数年大赛的磨练,已修炼得意志坚强,只要棋局上一息尚存,就绝不轻言放弃。何顺安正是在这点上低估了对手,从而铸下了自己一生的痛海。李义庭在逆境下的不屈不挠反而打了何顺安一个心理准备不足,何越下越心浮气躁,数度错失良机,最后竟无心恋战,主动兑子简化局势,草草收兵,与李义庭握手言和。
这样一盘大好的棋没能赢下来,何顺安先生的懊悔是可以想象的,但谁也没能想到这一局棋的一进一出会给两个当事人带来怎样的未来。
作者:
语苛经历
时间:
2006-10-12 19:16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作者:
大猩猩
时间:
2006-10-13 21:59
我回国后找找看,但我早已经不会帖棋盘了。
欢迎光临 华工象棋论坛 (http://www.hgchess.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