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30 07:07:48)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记者赵飞通讯员陈立新报道:昨日,湖北省四名大学生棋手和来自东北大学的电脑“棋天大圣”,在武汉理工大学进行了武汉高校首届“人机象棋对抗赛”,电脑以一敌四,结果却颇有悬念。
昨日,武汉理工大学东院礼堂内人头攒动、气氛紧张。台上并列摆开的四台电脑前,来自华中科大、中国地大、武汉理工大的四名大学生棋手紧盯屏幕,表情严肃,他们是从武汉八所部属高校选拔出来的,均有过多次全国象棋大赛获奖经历,其中武汉理工大的陆昊还是象棋项目国家一级运动员;而他们的对手,则是由东北大学博导徐心和与“深蓝之父”许峰雄博士带队,历时一年多开发出来的象棋计算机“棋天大圣”,它曾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10届世界电脑象棋奥赛中,夺得第三名的成绩。
此次比赛中,“棋天大圣”不但要同时与四位选手对弈,并规定双方的累计思考时间分别只有30分钟。当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后,五位“选手”立即展开了以秒计时的激烈厮杀。大屏幕上,“车五进三”、“兵一进一”……短短十分钟之内,电脑竟连向四人猛出十余招“杀手”,令四名棋手毫无喘息之机,频频失棋,比赛立即进入白热化。半个小时后,棋面上除陆昊与其战平外,其余三名大学生选手均呈败相。但电脑虽攻势凶狠,其布棋的思考时间却越来越久,最后竟由于思考时间都超时而违规被判败。
目前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的徐心和教授介绍,“棋天大圣”的信息库中储存着10万盘象棋的开局前20步棋招,所以一开始它攻势犀利,但棋盘变化万般,越往后,电脑“思考”的压力就越大,超时也在情理之中。
作为“棋天大圣”的研究者,徐心和并不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真能全面代替人脑,他希望通过举办类似“人机对抗赛”,吸引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到人工智能研究领域。



中广网 10月30日 18:57
中广网武汉10月30日消息(记者张毛清 通讯员 赤兔) 1997年计算机“深蓝”击败了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轰动一时。日前在武汉理工大学东院玻璃厅,由“深蓝之父”许峰雄博士担任名誉顾问的东北大学一个研发小组让他们的计算机棋王——“棋天大圣”与四名大学生象棋高手对决,结果一平三“负”。
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徐心和教授介绍,计算机博弈是人工智能领域公认的最具挑战性的科研课题之一,它不仅是计算机硬件性能的较量,更是计算机智能软件水平的较量。国际象棋人机对抗已经有半个世纪了,但中国象棋人机对抗在学术界几乎无人问津,仅仅成为一些商家的游戏载体。
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有关人员花了近两年时间开发出了“棋天大圣”,2005年9月它或得了2005年中国象棋软件奥林匹克大赛季军。
29日下午与“棋天大圣”较量的四名棋手实力不凡,他们从23日进行的首届武汉八所重点高校中国象棋人机对抗赛预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挑战“棋天大圣”的资格。他们中华中科技大学大三的谭汉星多次获得武汉市青少年比赛的冠军;中国地质大学大三的任希2004年以全胜战绩摘得了武汉高校象棋邀请赛的冠军;武汉理工大学大四的陆昊12次参加全市少年赛,共获得了7次冠军、4次亚军,他参加黑龙江省八运会获得了个人、团体冠军,市九运会个人、团体冠军,还拿过3次全国少年宫象棋赛冠军;中国地质大学研二的赵志鹏曾获郑州市少年象棋锦标赛亚军。
正式比赛于下午4时左右开始。比赛限时30分钟,超时叛负。结果行棋较稳的陆昊中盘战和,其他三人均因“棋天大圣”超时而胜出。值得一提的是,预赛冠军谭汉星“赢”棋时盘面并不占优,预赛亚军任希局势占优,预赛第四名赵志鹏处于劣势。
赛后谭汉星说:“跟人比赛和跟电脑比赛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会犯错误,而电脑不会,下棋时它‘滴水不漏’,因此必须非常谨慎。”
徐心和告诉记者:“‘棋天大圣’开局和中局下得不错,但残局的程序有所欠缺,因此‘想’的时间过长,导致输棋。现在的‘棋天大圣’相当于‘二级棋士’的水平,如果与柳大华这些象棋大师对奕很难赢。不过我们会继续研究,改进程序,争取用七八年时间打败中国象棋冠军。”
尽管对自己和同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事业充满了信心,但是当被问到“计算机和人相比谁更聪明时”,徐心和十分肯定地说:“人更‘聪明’”。
这四个人在弈天纯人几段?

| 欢迎光临 华工象棋论坛 (http://www.hgchess.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