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工象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东抄西摘解构“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3-26 02: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赋”的定义,在各种教科书及辞典都没有一个标准,于是造成了世人对“赋”的偏误和质疑。 由吕叔湘院士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给其定义是:赋,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 陆机《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而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所谓“铺采摛文”,即用华丽的辞彩进行铺陈描述;所谓“体物写志”,即描绘刻画事物,抒写作者情怀。 最早以赋名篇的是战国的荀子。今有《礼赋》、《知赋》等五篇。到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并广为盛行,赢得了“一代之文学”(王国维语)的誉称,故有“汉赋”的专称。在汉,有大赋、小赋之别。以后或向骈文方向发展,或受律诗的影响,或进一步散文化。接近于骈文的称为“骈赋”,接近于律诗的称为“律赋”,接近于散文的称为“文赋”。 两汉的赋,大多称“古赋”。因产生时代较早,与后来讲求对仗、声律的骈赋(即俳赋)、律赋相对而言。多用问答体形式,韵散间出,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文采华丽,辞藻丰富,又喜用僻字。从体制上可分散为大赋、“骚体”赋、小赋。后世凡仿照两汉时代的赋作,即不讲求对仗、声律的赋作,也概称为古赋。 辞和赋本是两种体裁,宋玉是二体兼长的作家,到了汉代兼擅二体作家更多。因而出现了“辞赋”合称的情况,致使汉人认为辞和赋是一种体裁。其实,辞和赋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学体裁。辞,即楚辞,属诗歌一类,是可以歌唱的韵文。赋虽是兼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而基本属于散文性质。虽说辞与赋有别,然而又有密切的渊系。“赋”由“辞”演变而来,所以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99年版)在宋玉篇中是这样评论其作品:“我们认为《文选》中所谓宋玉赋的体制、风格和语言与楚辞迥异,倒和汉赋相近,这与辞赋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宋玉的时代是很难出现的。而且这五篇赋都作了第三者叙述的口气,又直称“楚王”、“楚襄王”,明为后人假托之词,不是宋玉自作。综上所述,宋玉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九辩》一篇,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未完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3-26 4:27:25编辑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粤公网安备 44040302000128号|华工象棋网 ( 粤ICP 备4404034007231   我要啦免费统计

GMT+8, 2025-11-15 05:0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