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制的历史
瑞士制又名积分编排制。它最早出现是在1895年的瑞士苏黎世,发明人是瑞士的J.缪勒尔博士,所以在国际上称为瑞士制。1973年,瑞士制在国际象棋比赛中的采用达到了一个高潮。当时,在一次775人参加的比赛中采用瑞士制进行了12轮。
瑞士制赛得到国际棋联的承认是在30年前。1972年通过了在国际棋联的比赛中采用瑞士制的建议。1973年,国际棋联在世界青少年冠军赛的竞赛规程中确定了在初赛用瑞士制,决赛中用循环制的比赛办法。1974年,采取了一个重大的改革步骤,决定在1976年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的男子组比赛中试用瑞士制。此后国际棋联关于在以后的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中采用瑞士制作出了一个决议。后来就发展到形成现在这样的比较完善的瑞士制条例。
我国从1960年就开始引进瑞士制的赛法。我国棋界的一位前辈、棋艺活动家和评论家,当时的国家体委武术棋类处副处长张雄飞先生在体育报上撰文介绍瑞士制(当时称积分循环制),并在1960年的全国棋类锦标赛上首次试用。从此以后,几乎大部分的全国棋类比赛都采用过瑞士制,同时在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竞赛规则中作出了有关瑞士制编排原则以及具体办法的规定。
—节选自徐家亮先生主编的2007版《国际象棋竞赛裁判手册》,略有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