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象棋论坛

标题: 走出“古谱诠正”的误区 [打印本页]

作者: 667    时间: 2003-10-15 15:30
标题: 走出“古谱诠正”的误区
                走出“古谱诠正”的误区                       --------大陆客   自(四十)年前广州《象棋》月刊创刊以来,“古谱诠正”成为一个传统项目,不断发扬广大。其间确有不少精辟创新之见,切合实用之解。   然而近十年来,颇有粗制滥作产生,在各地棋刊上亮相;走入了误区。笔者不揣冒眛,提出个人的浅见。 (1).误区最明显的特征,即是仅仅停留在能否成和、抑或黑胜、红胜之争,却没有或很少认真思考一下,这样做有否超越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也没有考虑到能否给广大读者和爱好者提供棋艺上的提高和真正享受乐趣。   笔者认为此类诠正是没有什么技术上的提高和艺术上的意义的。 (2).从《梦入神机》到《竹香斋》此数百年间流传的古谱有一个内在连贯发展的过程(也即从初级阶段,一步连照胜向高级阶段,功力悉敌,争奇斗巧,最终成和的正和局)。大江东去、大浪淘沙,这些流传古局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时至今日,本该淘汰的一些小局,根本就无必要再为其整容或脱胎换骨(画蛇添足),笔者认为:还是保留原状为好。 (3).研究古谱,贵在创新和切合实用;这是最最重要的。设想,如果没创新的着法,而诠正的收获,又不切合实用(不能应用到实战对局上)那么,这样的诠正显然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笔者对近年来对《百局谱、心武残篇、竹香斋、渊深海阔》并列称为清代四大名谱的说法,持有不同意见。因为《渊谱》实际上是质量最差,绝不能同前三谱相提并论的,《渊谱》反倒是当时走入误区的产物。作者陈文乾本人棋艺不高,故无法对前三大名谱有所提高之处,自己又创作不出佳局,粗制滥造,错漏颇多。请设想连简单红胜局都处理不好,哪有能力斧正前三谱呢!这便是笔者的观点,不知是否得当。   下面请允许我举一个《竹香斋》中的例子,来辅证本人前述观点。   (图1)是《竹香斋》三集第四局“秀色终南”原局图,原谱着法如下:   红先和:车四进一,车前平6,车四退五,卒5进1,帅四平五,车2进9,车二平七,象5进3,车四平五,将5平6,车七进一,将6进1,车七退四,卒5进1,车五退二,卒4平5,帅五进一,车2退1帅五退一,车2平6(图2)下略。(正和局)  如(图2)原谱着法是兵一进一,经过一番攻守,成车兵和车卒实用残局。笔者发现接(图2),红方若无一路兵,也是一个巧妙的实用残局车相和车卒,现续变如下:接(图2)开始,车七退二,卒8进1,车七退一,卒8进1,车七平二,卒8平7,车二平七,至此成红方车相守和黑车卒公式和局。   车6退2,车七进六,将6退1,车七退六,卒7平6,车七平三,车6平5,车三平五,车5平6,车五平三,(正和)。   从这个例子说明,创新和切合实用应是“古谱诠正”最重要的,是核心中的核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15 15:32:34编辑过]

作者: yjr123    时间: 2003-10-15 18:44
有些看不懂,但基本上不同意上述观点: 1、古谱诠正不就是对古谱排局在着法上的订正吗?看看结论是否成立,着法是否严密,如发现图式错误,则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修订图式,难道另有目的? 2、对古谱图式提出修订意见,怎么就肯定是画蛇添足,古谱排局本身不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难道现在就不应该对古谱排局进行改进提高? 3、对古谱进行诠正,肯定要提出自己的创新着法,不然还诠正什么?而对着法进行仔细推敲研究,不会提高棋艺水平? 4、所举的例子,看不出能说明什么问题,你少一个兵而保持原结论就是创新,别人增加进攻子力而后手方能力持均势就不是创新?
作者: 古婺    时间: 2003-10-15 21:46
呵呵,基本同意2楼观点,只是要看修改古局是不是修得巧妙或精彩,如果确实改的不好,粗制滥造,或是仅仅为了和棋而改动很多子,而着法无新意平乏无味,的却还不要改好。比如一楼图中甚至把黑8路卒和红边兵都去掉作为修改,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作者: 歆滿樓主    时间: 2008-5-6 23:12

  原作者认为《渊》谱不能列名于『四大名谱』之列所举理由或许可以

  但在下认为《渊》谱本身所收局数最多内容最为丰富就凭这两个理由列名四大又有何不可


作者: 语苛经历    时间: 2008-6-11 22:28
古谱诠正,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与升华呀。




欢迎光临 华工象棋论坛 (http://www.hgchess.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