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棋局溯源(修订稿)
周 平 要探明图案局的源头,必须明白什么叫图案局。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由上海朱鹤洲先生主编的《象棋排局例典》,第266页给出的定义是:“凡在棋盘上用棋子组成图案的排局,称为‘图形排局’(简称‘图形局’,亦称‘图案排局’或‘图案局’)。”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广东已故排局名宿彭树荣先生编著的《象局钩奇》,第115页给出的定义是:一个棋局,将棋子排拟成各种图形或几何形状,称之为图案局。” 其他排局书籍中有无这一概念,笔者未见,也不敢揣测。以上两位排局大家给出的定义大同小异,归纳概括即为:凡在棋盘上将棋子排拟成图案的排局,称之为图案局。 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今天,图案局在象棋作品中,已经占据了大量的篇幅,相当的比例,已经吸引了无数排局家们投入其中。排局家们大胆设想,异想天开,临摹状物,精心构思,刻意造型,大大地丰富了排局的内涵和外延,将排局美学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使之成为了一朵璀璨夺目的艺术奇葩。 图案局已由古代的简单型,如:“菱形”;近代出现了“宝剑”、“手表”等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系列的动物图型,如:以上海吴一江为代表的“十二生肖”形,以及体裁多样的图案局作品。二十一世纪的世纪年(2001年),图案局的作品又有了划时代的突破、飞跃!出现了题材重大、讴歌祖国、赞美钢铁长城——人民军队的大型作品!如笔者的《可爱的中国》、《威武之师》、《我爱母亲河》等等。现在,图案局作品已是蔚然大观了。 但是,真正称得上图案局的,它的源头何在?这是缠绕笔者心头多年,一直都想弄清楚的问题。现笔者不惜笔墨来探个究竟,以飨同好。 笔者未见全豹,只见一斑,仅见过有人称为最早图案局的棋局四则,以下逐一分析: 第一,“菱形图”。如图所示,着法略。 [DhtmlXQ]
[DhtmlXQ_ver]www_dpxq_com[/DhtmlXQ_ver]
[DhtmlXQ_init]500,350[/DhtmlXQ_init]
[DhtmlXQ_binit]6374999949999976678599999999999923149941523299162705993858999999[/DhtmlXQ_binit]
[DhtmlXQ_pver]091220[/DhtmlXQ_pver]
[DhtmlXQ_adddate]2009-12-26 23:14:00[/DhtmlXQ_adddate]
[DhtmlXQ_editdate]2009-12-26 23:14:00[/DhtmlXQ_editdate]
[DhtmlXQ_title]菱形图[/DhtmlXQ_title]
[DhtmlXQ_author]wm[/DhtmlXQ_author]
[DhtmlXQ_remark]wm[/DhtmlXQ_remark]
[DhtmlXQ_result]红先和[/DhtmlXQ_result]
[DhtmlXQ_type]排局[/DhtmlXQ_type]
[DhtmlXQ_group]古局[/DhtmlXQ_group]
[DhtmlXQ_movelist][/DhtmlXQ_movelist]
[/DhtmlXQ] 《人民体育出版社》在1991年6月出版的,由蒋权、朱鹤洲诠注的《蕉竹斋象棋谱》第331页中,采用了古局之名:“八阵图”。 “诠注”时说:“这则用棋子排拟成一个正方形的图型局,是象棋排局创作中,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图型局。” 《蜀蓉棋艺出版社》在1990年3月出版的,由丁章照、杨明忠诠注的《蕉竹斋象棋谱》第305页,采用了古局之名:“八阵图“。在介绍棋局着法前,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图形局”在明间流行的历史交长,但一直靠手抄流传。最早的铅印本是《国耻纪念象棋新局》命名为“英缅构兵”。在明间流传的局名为”八挂图“、”斜方形“、”空城计“、”方阵“和”龙虎斗“等多种】。 以上两谱的名称、方向、着法完全一样。 《广东人民出版社》在1996年3月出版的、由彭树荣编者的 《象局钩奇》第118页“一个古图案局”中,则名日:“八卦图”。这个名称与上述两本诠注的《蕉》谱不一样。丁、杨诠注的《蕉》谱虽也提到了“八卦图”,按“卦”与“挂”,除了音相同,从意义上讲却有本质的区别!是谁笔误?还是两个称谓都有?笔者未见过古手抄本,不敢枉加断言。而《象局钩奇》中的“八卦图”也与两《蕉》谱中的“八阵图”除了名称不同之外,方向、着法则完全是反方向。 关于“八阵图”在《国耻纪念象棋新局》中的名称问题: 现代版的一些棋书上,在谈到图案局的时间问题,总是一言概括之“图案局古已有之”。既然古已有之,在哪里? 第二,“杠桥锁溪”。如图所示,着法略。 [DhtmlXQ]
[DhtmlXQ_ver]www_dpxq_com[/DhtmlXQ_ver]
[DhtmlXQ_init]500,350[/DhtmlXQ_init]
[DhtmlXQ_binit]4299999949999999629999021222327299998241505299999961996557385819[/DhtmlXQ_binit]
[DhtmlXQ_pver]091220[/DhtmlXQ_pver]
[DhtmlXQ_adddate]2009-12-26 23:14:00[/DhtmlXQ_adddate]
[DhtmlXQ_editdate]2009-12-26 23:14:00[/DhtmlXQ_editdate]
[DhtmlXQ_title]杠桥锁溪[/DhtmlXQ_title]
[DhtmlXQ_author]wm[/DhtmlXQ_author]
[DhtmlXQ_remark]wm[/DhtmlXQ_remark]
[DhtmlXQ_result]红先和[/DhtmlXQ_result]
[DhtmlXQ_type]排局[/DhtmlXQ_type]
[DhtmlXQ_group]古局[/DhtmlXQ_group]
[DhtmlXQ_movelist][/DhtmlXQ_movelist]
[/DhtmlXQ] 依笔者所见,将图案局历史源头阐述得最清楚的书,当数彭树荣先生所编著的《象局钩奇》。该书第115页“图案局”一节中说:“图案局古已有之,清嘉庆五年(1800)成书的《心武残篇》,其中有一局名为“杠桥锁溪”,可以说是开了图案局的先河!图中红方的双车五兵和黑方的单士象一字排开,形成一座杠桥,桥上的三个黑子就好像一座亭子,下面的小卒和红帅,就像一湾潺潺流着的溪水,局名既切,又富有诗情画意……” 笔者认为:彭树荣先生的见解独到、精准,也符合图案局的定义。但是不是最早的图案局?先不定论。 第三,“低七星”。如图所示,着法略。 [DhtmlXQ]
[DhtmlXQ_ver]www_dpxq_com[/DhtmlXQ_ver]
[DhtmlXQ_init]500,350[/DhtmlXQ_init]
[DhtmlXQ_binit]9999999949999999409999999986999999994299519999993199999999992899[/DhtmlXQ_binit]
[DhtmlXQ_pver]091220[/DhtmlXQ_pver]
[DhtmlXQ_adddate]2009-12-26 23:14:00[/DhtmlXQ_adddate]
[DhtmlXQ_editdate]2009-12-26 23:14:00[/DhtmlXQ_editdate]
[DhtmlXQ_title]低七星[/DhtmlXQ_title]
[DhtmlXQ_author]孙达军[/DhtmlXQ_author]
[DhtmlXQ_remark]孙达军[/DhtmlXQ_remark]
[DhtmlXQ_result]红先胜[/DhtmlXQ_result]
[DhtmlXQ_type]排局[/DhtmlXQ_type]
[DhtmlXQ_group]古局[/DhtmlXQ_group]
[DhtmlXQ_movelist][/DhtmlXQ_movelist]
[/DhtmlXQ] 彭树荣先生在《象局钩奇》的第116页,还评论了他认为的另一则“图案局”,即《低七星》。该页写到: “嘉庆22年(1817),古谱《竹香斋》梓行,辑著者将大型江湖棋局‘七星聚会’中的一个变化,兑子后剩下呈现七星形状的七个子,将红方的一路兵移后一步,定名为‘低七星’,它酷似北斗七星的形态,也是最早图案局之一……” 笔者不同意彭先生将所谓“低七星”定为图案局,理由是:它不符合图案局的定义。如果按照彭先生的观点,“低七星”也算图案局的话,那么古谱中的某一片段,弈到某一着时都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形态,便意会地将其定为图案局,笔者真不敢想象到底会有多少应称为图案局的场面!显然,这种定论是难以成立,难以服众的。 第四,“霸桥飞絮”。如图,着法略。 [DhtmlXQ]
[DhtmlXQ_ver]www_dpxq_com[/DhtmlXQ_ver]
[DhtmlXQ_init]500,350[/DhtmlXQ_init]
[DhtmlXQ_binit]9999999949999944999999999941123199999999509999999999999968583828[/DhtmlXQ_binit]
[DhtmlXQ_pver]091220[/DhtmlXQ_pver]
[DhtmlXQ_adddate]2009-12-26 23:14:00[/DhtmlXQ_adddate]
[DhtmlXQ_editdate]2009-12-26 23:14:00[/DhtmlXQ_editdate]
[DhtmlXQ_title]霸桥飞絮[/DhtmlXQ_title]
[DhtmlXQ_author]wm[/DhtmlXQ_author]
[DhtmlXQ_remark]wm[/DhtmlXQ_remark]
[DhtmlXQ_result]红先和[/DhtmlXQ_result]
[DhtmlXQ_type]排局[/DhtmlXQ_type]
[DhtmlXQ_group]古局[/DhtmlXQ_group]
[DhtmlXQ_movelist][/DhtmlXQ_movel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