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工象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炎与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题局研究] 《偏正派》专帖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1:23: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4-8-7 11:25 编辑
dave7788 发表于 2014-8-7 09:23
《偏》本来是没有结尾的,就算有结尾,也需要动手写吧。古谱如《韬略元机》《百局象棋谱》都是一卷一 ...

目前有结尾,但是充其量称得上“小结”,绝对不是“终结”。呵呵。每集后面有一个全集的小结,就像新闻里面的一周新闻回顾这样。
我确实是高科技写作法,进度飞快。在过去的145天里,写了251418字。其实,这个还是清空以后的数据,之前还有一次,大约是在过去的300多天里,写了40多万字吧。
92#
发表于 2014-8-7 11:30:46 | 只看该作者
炎与夜 发表于 2014-8-7 11:23
目前有结尾,但是充其量称得上“小结”,绝对不是“终结”。呵呵。每集后面有一个全集的小结,就像新闻里 ...

厉害,有点佩服你,不管你有没有真才实学,能讲出那么多高深的话来也不容易了
93#
发表于 2014-8-7 11:34:09 | 只看该作者
过段时间你会再次清空,这是我预计的,准确性应该是百分百。
94#
发表于 2014-8-7 11:34:58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要加快速度,不然你那个总纲也要写到猴年马月去了。你知道现在的网络写手一天写多少字?
95#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1:35:38 | 只看该作者
yuntao云涛 发表于 2014-8-7 11:30
厉害,有点佩服你,不管你有没有真才实学,能讲出那么多高深的话来也不容易了

其实话说多了以后说话的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呵呵。
过去有人佩服贝多芬的音乐才能,问及贝先生是如何达到如此高超的水平的,他说:因为数十年来一直坚持不懈的缘故。原话我忘了,故事是有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另外想问句题外话,佳佳引擎下载到了吗?
96#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1:38:43 | 只看该作者
象棋法官 发表于 2014-8-7 11:34
还是要加快速度,不然你那个总纲也要写到猴年马月去了。你知道现在的网络写手一天写多少字?

呵呵,我打字慢,大概1分钟平均40个字吧。打字快的1分钟能够打300多个字。估计就是您所说的“网络写手”吧。
顺便提一下:有一种汉字速记法,1分钟能够记录200多个字。
97#
发表于 2014-8-7 11:38:43 | 只看该作者
炎与夜 发表于 2014-8-7 11:35
其实话说多了以后说话的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呵呵。
过去有人佩服贝多芬的音乐才能,问及贝先生是如何达到 ...

没有找到,遇到的都是病毒,不知道是我的电脑不好用还是什么原因,你有qq号码吗,我想加你
98#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1:4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4-8-7 11:41 编辑
yuntao云涛 发表于 2014-8-7 11:38
没有找到,遇到的都是病毒,不知道是我的电脑不好用还是什么原因,你有qq号码吗,我想加你

2393745369
当时注册华工的时候就是直接用QQ号注册的。
99#
发表于 2014-8-7 11:48: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untao云涛 于 2014-8-7 11:50 编辑
炎与夜 发表于 2014-8-7 11:35
其实话说多了以后说话的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呵呵。
过去有人佩服贝多芬的音乐才能,问及贝先生是如何达到 ...

昨天下午下载了一个好像是佳佳503版本的2009年的,2010年更新的,真的好快好准,我的【虎口求生】就只要20秒左右就解开了,跟我原来的解法不一样,好像和局解法成立,又试了其它排局,真的好,后来我又下载一些其它的中毒了,重装系统后佳佳的那个版本就找不到了,还没有用2个小时啊,可惜,找了一整夜还没有找到
100#
发表于 2014-8-7 11:50:47 | 只看该作者
炎与夜 发表于 2014-8-7 11:38
呵呵,我打字慢,大概1分钟平均40个字吧。打字快的1分钟能够打300多个字。估计就是您所说的“网络写手”吧 ...

网络写手不一定打字快,但是要真材实料才能有人看,连大名鼎鼎的蒋晓春先生都写网络武侠小说了。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2:09:56 | 只看该作者
象棋法官 发表于 2014-8-7 11:50
网络写手不一定打字快,但是要真材实料才能有人看,连大名鼎鼎的蒋晓春先生都写网络武侠小说了。

呵呵,是这样。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2:13: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4-8-7 12:19 编辑
yuntao云涛 发表于 2014-8-7 11:48
昨天下午下载了一个好像是佳佳503版本的2009年的,2010年更新的,真的好快好准,我的【虎口求生】就只要2 ...

0503的版本也很多款,主要面向6线程和8线程。不知道您的版本是哪一款。
此外,0503的版本有些老式了,目前的新版佳佳12.0610的版本上层极快,解排局的效果更好。是论坛上的常见引擎。只是需要电脑、系统的支持。不知道您的电脑具体配置是如何的?例如是否支持SSE4.2的指令集等等。还是推荐http://www.qz777.com/index.php棋中论坛这个地址吧,我在这个论坛的1个号是首席版主,较有权限,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一问我,我非常乐于解答。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01:5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4-8-8 02:05 编辑

                      《江湖秘谱》(一)     

   
     《江湖秘谱》一书是真实存在的,并非尊称或者别称“江湖秘谱”,而且还就是是1本古谱。对于这本棋谱(原书)大致上可以有三种说法:
       一种是民国初年,上海顾鉴秋收藏的《江湖秘谱》抄本(有图无着);另一种是《蕉竹斋》33局本(有图也有着),称《江湖秘谱》;再一种则是像一些比较隐秘或者私密的江湖棋谱也可称为“江湖秘谱”。例如《三十三局江湖秘本》(《志奕藏本》)、《江湖百局秘谱》等等。第二种中前者有28局,相比后者少2局。其中14局与《竹》相同(图势相同而局名不同),
与《百局》所无。 这是因为《竹》编者是象棋世家,而且购置善本书万卷,这样就已经开始注重对棋谱的收集。故能够收集到当时能够收集到的百余种旧谱的关系。可惜的是《竹》编者没有对这些书目进行详细说明。尽管张善人去世后由其子、“百拜”等编次家藏书目并鉴定真迹,但是却没有将资料流传于世有幸保存至今,造福后人。换句话说,这方面的工作(本应该做)却并没有没有做。这对于考证原谱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去除《竹》与《百》相同的部分,以及实用残局、特殊排局(例如“低七星”、“双炮禁双炮”……)等等。这样就很有利于可以从剩余棋局中考证这14局的内容。再一个,《蕉》33局本所载排局即以“江湖排局”为主,也可以对比这33局考证。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6:02: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4-8-8 16:10 编辑

      两套疑似古谱的现代借名盗版棋谱(一)

      前面所介绍的从《事林广记》→《蕉竹斋》基本上大致肯定是中国古代出版的棋谱,而且基本上已经安装历史顺序全部介绍了目前所知道的全部古谱。在上述棋谱之外,虽然另有一些秘谱,但或者未存名、或者已经湮没丢失、或者已经流传到海外等情况都已经难以肯定。如果哪天真的见到了这些古谱,那么一定会在本篇中加进这样的介绍的。因此,本篇对古谱的介绍应该是相当准确的。
      由于古谱在后人中的深刻印象,现代一些出版商为了牟利,借古谱之名便出版了一些盗版棋谱。下面即介绍两套这样的棋谱。
      “中国象棋古谱——×杀”(例如伏杀等等,即《中国象棋古谱——伏杀》……)。这套“古谱”有10本,每本定8元、全套定价80元。
      这套棋谱的内容非常可疑,下面摘录各册前言(首先前言不具有创新性质,每本前言统一,完全一样)进行分析说明:
     (1)本系列棋谱汇聚了古今最具代表性的名局与未曾公布于世的秘局。
      释义:这句话中至少存在2个疑点:1这句话中所说的是“古今”而不是“古谱”。这与书名相勃,说明根本不是“全部来自古谱”。2最具代表性的名局与未曾公布于世的秘局:别说单凭个人能力收集到未曾出版问世的1本秘谱,更遑论收集到这么多本秘谱,这能够令人相信吗?而且,除了“最具代表性”以外,还有“不具有代表性”的棋谱一并加起来还能够有更多。单凭个人能力收集到这么多古谱,可能吗?就是《竹》提到的100余种棋谱也是在清代、而且经过至少三代收集来的。其中,还包括作者与当时名家关系甚好,才可能得到这么多棋谱。故《竹》所说的网罗旧谱至百余种的说法绝对可信;而这套书的编者的收集,则令人难以置信。
     (2)有的来自宫廷豪门有的来自于江湖草庐如“雷震八荒”这局棋就是朱元璋与华山道人的1盘对局……朱元璋因此局而输掉华山。
       释义:这段话中至少存在4处疑点:1如果说有的棋局(棋谱)来自宫廷的话,这很难相信。因为圆明园中几乎汇集了来自宫廷的各种珍谱,被大火焚烧以后,已经差不多被烧光,要见到宫廷中的东西已经很不容易了。2没听说朱元璋与华山道人对局而输掉华山,倒是听说赵匡胤与陈希夷对局输掉华山的事情。“两件事”发生时间距离几千年,因此存疑。3  1盘对局竟然有排局的名称,说这盘棋的名称叫“雷震八荒”。这可能吗?说是残局、排局的话还勉强令人可以相信,说“对局”实在令人难以置信。4朱元璋与华山道人的对局,先不说是否有这种可能性。这篇惊世对局能够流传至今,并且单单存在于这套书中、其它书中尚未转载,这可能吗?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名局流传于世,那么一定会广泛转载。因此,至少存在4处疑问。
     (3)本系列棋谱似这类有其历史意义的名局甚多。如“同仇敌忾(kai 四声)”乃文天祥就义时最后一局残局;如“七国招贤”乃诸葛亮出山时与刘备的对局。
      释义:疑点大致上同第(2)条的分析。
      综上所述:这套书必定是借古谱之名的盗版棋谱。

      “中国象棋江湖秘局”这套书也是这样的盗版棋谱。
      这套书与前面简单介绍的那套书一样,也是刚好10册、每套8元,全套80元!这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
     《涉险谋势》题清·江上居士辑  了然整理。这套书具有更大的欺骗性!清代“江上居士”这个纯属胡编乱造。这样的胡编乱造可以编出很多,例如“了空居士”、“绿水洞人”、“水仙隐世”、“海空山人”、“月岁道人”……故这里所谓“江上居士”定然是不存在的。
      后面这个“了然”,在介绍象棋历史的著作中曾经提到,是真实存在的1个人。他曾经是清代的1位象棋高手,居住在寺内,故是1位法号了然的和尚,真实姓名未知。棋艺水平颇高,在北京称雄多年。猜测也许可能为《雪映 》编者圆性和尚朱禅太玄氏的嫡传弟子(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因其中1位棋客想动摇他不败神话的宝座,请来了宫廷名手“傻贝子”与了然较艺,使得了然和尚一败涂地,惨不可言,输掉了往日的名声。悄悄连夜离开京城赶往它地……
      但是说到他整理了这8本棋谱,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因此,这套棋谱也必定是借名、编名的盗版棋谱。例如《平渡渊海》就是在《渊深海阔》改名而来的。
      读到此,读者可能认为《平》为《渊》的早期蓝本。笔者也曾经想过这种可能,但是联系到《渊》所说的一句话就已经否定了这种观点,即:历时十七载方能脱稿。这就是说:从编纂之初一直到17年以后才脱稿完成。期间并没有诞生出任何1本一本类似的棋谱,于17年后才得以全部脱稿完成。这17年中完成的是各个卷佚而不是各个棋谱。其中的“方能”最能够证实这种说法。因此,排除早期蓝本的可能性,改名的话就应该是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6:03: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4-8-8 16:15 编辑

       关于笔者对盗版棋谱的看法☆★(一)

      既然这里说到盗版棋谱这个问题,开设这个专题肃清相关问题也有必要。
      盗版棋谱等虽然对于认知、判断、材料等有害处。但是,考虑到每1位人,凡是出生在这个世上的所有人都不容易(君能够例举出谁一辈子很容易的例子,哪怕举出1个就行!看似风风光光的一生不知道掩藏了多少多少不为人知的黑暗。不仅仅是人,包括动物、物体等等都是如此。例如纯净水还有变成污水、泥土还有变成沙子的那一天呢)的情况,因此,做盗版生意也并不能够就是坏事。因此,笔者目前并不反对做盗版生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先将盗版生意继续做,而是盗版业消失后再做正版生意。就像需要淘汰的东西,并不是马上全部淘汰,而是一点一滴的逐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现目前(淘汰之前)可以继续做,以此维持基本生活。一面考虑进入正版行业,以应对未来的人生岁月的生存生活的需要。如果盗版业马上被相关部门取缔,那么无疑=让做盗版的人关门!走投无路,砸了他们以此为生计的饭碗,这样显然是不正派的。
      要知道做盗版的人群占据了世界上颇为庞大的人口,他们几乎以此为生存生活。砸了他们以此为生存生活的饭碗必定引起社会动乱,因此显然非常非常不明智。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笔者所说的:先将盗版生意继续做,而是盗版业消失后再做正版生意。就像需要淘汰的东西,并不是马上全部淘汰,而是一点一滴的逐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现目前(淘汰之前)可以继续做,以此维持基本生活。一面考虑进入正版行业,以应对未来的人生岁月的生存生活的需要。
      如果要取缔盗版业之前,首先要拨款解决他们的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这是一个最为基本的方面。解决后还有解决许多“技术问题”。因为做盗版行业的人因为天长日久的做着这些事情,必定积累了很多很多宝贵的经验,随着盗版业的取缔,这些经验也派不上用场,相当于丢失了另外“一笔十分巨大而宝贵的无形财富”,这样也算不准确的。因此,必须面面俱到。让这些技术能够在新的行业中派上用场……如果既不拨款解决基本生存生活问题、也无视各种经验技术、历史岁月、历史舞台等等,直接以1个“充足理由”就让盗版技术关门,显然是非常非常错误的做法。
      世界上的各种巨细问题非常非常复杂而微妙,绝对不是单一问题单纯的看。也不是单纯的解决某个问题简单了事。而是需要方方面面综合性的看,全方面解决。或许这样还远远不够!因此,要真正解决问题,需要考虑和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2:49: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4-8-9 12:50 编辑

                          雍正年间☆★(一)

      1723→1735年这13年时间为雍正皇帝的在位时间,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in zhen)。
      笔者认为:雍正皇帝是1位比较不错的皇帝,在位时间不算太长,但是却已经有13年。为什么笔者认为雍正皇帝是1位比较不错的皇帝呢?
     (一)他有1个富有才华的儿子(乾隆)。
     (二)在历来所有皇帝中最为勤奋、刻苦。他的这种勤奋甚至将走向衰落的清代在他的勤奋之下逐步强盛起来。为后来乾隆的盛世带来了极为有利的基础。相比昏庸的咸丰等等要来得积极得多。
      可以说,在雍正帝当皇帝的这13年里每天都在非常拼命拼命的工作!几乎天天都在批阅奏折。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他的勤奋可想而知!由于他的过度操劳,可能是他在位时间不长的根本原因!
      如果将雍正和历史上贪图皇帝宝座,为了享乐、玩耍、好逸恶劳的皇帝来说,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皇帝=工作或者皇帝=玩乐!这样的皇帝谁更令人尊敬。谁更令人喜欢!
      那么,为什么雍正会如此勤奋呢?笔者猜测:很可能是受到圆明园太大的影响和刺激!最怕哪一天圆明园的盛世不再浮现!因此用勤能补拙的办法来弥补它!非常想将自己的权利(至高无上的皇权)深深的烙印在圆明园中!可以说雍正皇帝是一位权利欲在日益膨胀的皇帝!为了他永久性的拥有权利欲的理想,就必须非常非常勤奋、刻苦。这一切,从简单的角度来说,促使了雍正百般勤奋的动力。
     (三)历史上一般把康熙时代与乾隆时代连在一起、而把雍正时代隔开称为“康乾盛世”。笔者倾向认为:应该加进雍正在内,称为“三代盛世”更为妥帖。最大的证据就是三代都处于圆明园的辉煌时期!三代以后,圆明园的辉煌便不再浮现!这三代基本上是大清帝国的鼎盛时期,如果减少雍正在位的这13年,似乎不能够全面概括这一盛世。
     (四)他传承了康熙留给他的地位与盛世,并继续对圆明园扩建。
      总体来说,雍正应该是1位比较开明的皇帝,在他统治中国的13年里,至少没有退步,反而还在一定程度上进步,只是这种进度很缓慢,但是终究是在进步,形象一点的说就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因此,大清帝国随着雍正皇帝的勤奋在逐步走向强盛,直到乾隆年间出现顶峰!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2:5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4-8-9 12:56 编辑

           关于雍正登基的说法☆★(一)


       雍正登基的说法有太多传闻。最难听的1种说法是雍正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康熙)。笔者对这种说法不同意。雍正登基的说法可以根据前后联系的办法来判断,即登基以后所做的事情。雍正登基后并不是作恶多端的1个人,因此,毒死自己的父亲的说法不大可能能够站住脚。笔者倾向于的说法是:
      在父亲雍正的安排下,康熙第1次见到了自己的孙子(弘历,即乾隆)。对于弘历的聪慧极其欣赏,这才在生命的最后时间将帝位传给雍正。这从以后雍正拼命的为圆明园辛勤的工作能够得到证实。换句话说,雍正以后为圆明园的辛勤工作能够作为证实这种说法的依据或者所提供的佐证。
      关于雍正是否贪图获得帝位的问题。笔者认为:肯定希望获得帝位,这从后面雍正的权利欲日益膨胀并深深的烙印在圆明园中可以得到证实。而且几乎每1位具有皇室血统的人从理论上分析都希望获得帝位!但是,他是否真的会毒死自己的父亲,这一点并不排除。从为了获取帝位的可能性、以及日益膨胀的权利欲、受到圆明园的极大刺激等等情况来分析,都完全可能。
      总体来说,雍正登基的准确说法是1个谜团。有待进一步考证、分析。而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对于今后考证是很有裨益的(依据更多等等)……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2:59: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4-8-9 13:06 编辑

       雍正年间棋手们的活动推测☆★(一)

雍正年间的棋艺活动对于乾隆年间的盛世具有奠基意义。康熙年间《韬略元机》问世,《梅花谱》被秘藏。乾隆年间《会珍阁》、《桐花馆》、《竹香斋》、《雪映 》、《石琴室》等问世。从前后分析,不难推测出:雍正年间,江湖排局处于高度酝酿之中!现在人们看到的《竹》等中的排局作品,很可能有部分在雍正时期就开始酝酿了,这样持续发展到乾隆中叶开始出现盛世。时间大概是1723→1770年之间。
      不光是排局,全局也有高度发展。雍正年间称得上是盛世,在这样的大好环境下,一定会有许多高质量的棋谱问世!乾隆中叶的佳作,在雍正年间定然得到很好的酝酿。
      上述分析是一个方面,对于旧谱的翻刻方面也有很大可能,例如《适》在清代曾经被翻刻过。一方面在进行原创,另一方面很可能进行翻刻。
      雍正时代绝对不会是棋艺发展的空白时代,最为保守的估计,至少是酝酿时代。精确一点的说,应该有很多原创作品问世。还是那句老话:雍正时期的作品见于被焚毁的圆明园中!在园中定然有雍正时期的高质量作品。如果再根据雍正皇帝是1位非常勤奋、刻苦的皇帝推测,定然为圆明园积累了很多珍品!因此,那时的园中定然存在许多高质量的棋谱!很可惜的是,随着那把大火,烧光了!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3:00: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4-8-9 13:08 编辑

  现存棋谱中雍正时代没有流传下来的遗憾☆★(一)

      排除圆明园以外,清朝一代,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棋谱。但是,很奇怪:在雍正在位的这13年的时间里,没有流传下来任何1本棋谱。如果说雍正年间没有下象棋,没有人从事象棋理论研究、没有棋人们的棋艺活动,这个完全是说不通的。13年来,如果完全不从事棋艺活动,就像棋手们的“断粮”,可能吗?棋手们对于棋艺的追求完全都是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因此,雍正年间的棋谱很可能曾经保藏在圆明园中,随着那场大火全部烧掉了!这才没有看到雍正年间的棋谱。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3:0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4-8-9 13:24 编辑

            圆明园与棋谱的关系问题☆★(一)

        这一段内容是古谱介绍、古谱考证往往被忽略掉的。其实,如果善加利用,对于考证古谱大有裨益。而这种“考证新格”就姑且为笔者“所创”吧。这是因为在清代从康熙在位开始有一件重大事件即为修建圆明园!以竣工以后的圆明园的修建和积累来说,当时圆明园中必然存在大量古籍等资料,这些资料中必然包括象棋(当时名为“象戏”)的部分!这里即研究,如果圆明园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会有一些什么样的象棋古谱!
      圆明园是一个极为大型的聚宝地,尽管它的内容主要以园林等建筑艺术、工艺、瓷器等艺术品为主,但如果说其中没有一本象棋谱,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很可能不幸的是在八国联军侵入圆明园后就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如果属实,那么焚烧的这把火不知烧掉了多少宝贵的文化遗产!那么,偌大一个圆明园内会有什么样的象棋谱!
      如果《会珍阁》、《听雨楼》、《五大臣》等较为大型的棋谱都在的话,媲美或者类似这样的棋谱可能会有很多。《会》不过仅有40卷、《听》为四部棋谱合集,最多者也才20卷,而《臣》仅有14卷。那么,如果圆明园没有遭遇那场浩劫,园中到底存在一些什么令人神往的象棋谱?后人见到的已经是康、雍、乾三代盛世以后的作品,主要是嘉庆年间的棋谱被流传下来,这才是后来的“四大名谱”等等。所幸的是康熙年间的《梅》、《韬》被流传下来,使后人能够见到三代盛世时期的作品。
      圆明园竣工的时间在乾隆年间,故可以说乾隆年间的作品应该最为名贵!康熙年间则为圆明园的初期工程。由于《梅》被一直秘藏,可能园中不存在《梅》这样的作品。但是,由于周老大在乾隆年间觅得《梅》其谱并对其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不排除园中存在《梅花谱》这样的作品的可能性(可能作者不再是王老大而是周老大了,因周老大学有所成,估计创作了不少这样的作品)。
      如果园中存在棋谱,清朝的棋谱肯定会有,清朝之前的棋谱可能也会有很多!但是,它是否会有很多本高级的棋谱呢?
其实,后人见到的棋谱大部分都是“江湖棋谱”、“民间野谱”一类,保守的估计,如果圆明园没有遭受过那次浩劫,可能园中存在大量“宫廷秘谱”!可以100%完全肯定的是《五大臣弈谱》必然曾经存放于圆明园中。因为它是乾隆皇帝下旨编作的一本棋谱,很显然就是宫廷棋谱,这样的棋谱编成以后必然会藏于圆明园中。但是,极为奇怪的是:按理说圆明园中集中了大清帝国无穷无尽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极为庞大的聚宝盆!为什么象谱这样寥寥。如果推测没错的话,估计圆明园中曾经存在成千上万部高级棋谱!还是那句老话:被那把大火,烧光了!
      


111#
发表于 2014-8-9 13:37:38 | 只看该作者
炎与夜 发表于 2014-8-9 12:54
关于雍正登基的说法☆★(一)

难道你连雍正是康熙钦定的接班人这个问题,都没有弄清楚吗?康熙遗昭早已发现,现于故宫存放。小说野史乱写,为了增加悬念而已。有些事情最好弄清楚了再谈论,以免…
112#
发表于 2014-8-9 13:43:06 | 只看该作者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4:25:23 | 只看该作者
bh22wsc 发表于 2014-8-9 13:37
难道你连雍正是康熙钦定的接班人这个问题,都没有弄清楚吗?康熙遗昭早已发现,现于故宫存放。小说野史乱 ...

呵呵,我不是棋史方面的专家,没有弄清楚的事情很多很多。《偏》的目的,只是由笔者根据自己的管见、浅识写成初稿,而后待风行以后由专家来进一步谱写。关于考证部分是《偏》的一部分,尚有大量内容有待谱写,内容繁多。“多做有多错”,不免挂一漏万,呵呵……
114#
发表于 2014-8-9 14:28:53 | 只看该作者
炎与夜 发表于 2014-8-9 14:25
呵呵,我不是棋史方面的专家,没有弄清楚的事情很多很多。《偏》的目的,只是由笔者根据自己的管见、浅识 ...

野心不小,实力又不够,别人的劝也听不进去。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4:32:37 | 只看该作者
bh22wsc 发表于 2014-8-9 13:43

王叔资料真是丰富,呵呵,这样的资料生平未曾一睹,感谢提供。
116#
发表于 2014-8-9 17:25:18 | 只看该作者
空谈误事,做一些切实可行的事很有证明力,如果属实,众人拾柴火焰高。
117#
发表于 2014-8-9 17:39:02 | 只看该作者
τ.半路浅唱 发表于 2014-8-9 17:25
空谈误事,做一些切实可行的事很有证明力,如果属实,众人拾柴火焰高。

炎先生,,看得出群雄对你的期待之情盛高啊,何不在此人气高涨时一服人心呢,以后对开展【偏正派】的工作就顺风顺水了。找几则网上的排局显露几手吧。其实你有比强软更为突出的优势就是思想---敢想,但不知你敢不敢做,要是这点都不敢试以后还怎么继续工作啊
118#
发表于 2014-8-9 17:51:30 | 只看该作者
心存高远,可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实实在在弄几局,大家才能心服口服。
119#
发表于 2014-8-10 07:51:43 | 只看该作者
问:为什么叫《偏》?
答:因为它不正,是歪门邪道,偏的名称最适合。

问:什么是偏正派?
答:顾名思义即可,偏离正派嘛,这有什么好解释的。

问:《偏》的理论需要什么支撑?
答:什么都不需要,乱写一气即可(写历史不需要历史知识,写软件不需要软件知识,写棋谱不需要会下棋等等),可以把野史当正史,没有资料可以凭想象,没有知识可以随时创造等等。
120#
发表于 2014-8-10 19:0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ve7788 于 2014-8-10 21:24 编辑
yjr123 发表于 2014-8-10 07:51
问:为什么叫《偏》?
答:因为它不正,是歪门邪道,偏的名称最适合。


      建议大家都不要费心费力去想他这个事。本来大家都是出于好心,语言重些也只是怀疑罢了,但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谁也解决不了他的问题,谁也帮不上任何忙的,就由他自己随便贴出,自我欣赏去吧!
       这事我是看明白了。《偏》确实无法正,最多也就是力争抄袭象棋所有的东东加上其个人的偏见而已,出版是虚无缥缈,即使真的(抄)写出来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粤公网安备 44040302000128号|华工象棋网 ( 粤ICP 备4404034007231   我要啦免费统计

GMT+8, 2025-7-24 00: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