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工象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449|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残排局理论] 会心斋象棋文选——江湖棋局之青盘红盘混盘反盘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6 10: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2 11:32:15编辑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1:26:00 | 只看该作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6 14:15:36编辑过]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3:55:00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4:01:00 | 只看该作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6 14:07:21编辑过]
5#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4:04:00 | 只看该作者

【续前】

[上述关于江湖棋局的分类,不一定十分科学和严谨,概念是相对的,棋局也是千变万化的,某一局具体是属于哪一类,有时候也可能不那么清晰,但从总体上来看,四种类别展现了江湖棋局的主要面貌和特点。目前,江湖上流传的青盘数量较多,是主流,红盘、混盘其次,反盘很少。我个人感觉,若干年后,混盘或许会成为主流!?] 

江湖上还有另一种意义上的“清(青)盘”与“浑(混、红)盘”的说法,与前述“青盘”“红盘”“混盘”虽然字近音同,但分属不同的概念体系。为避免混淆,一并简要解说如下。

江湖棋人于街头巷尾摆设棋局,招徕顾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独自一人设局,与“顾客”“清清白白”“公平”对弈,称为“清盘”;另一种形式是一人设局,多人做“托儿”,设局者一般不与人对弈,而是由“托儿”(一般假装不太会下棋)采用“激将法”,“浑(混)水摸鱼”,诱骗艺浅而贪胜的“顾客”上当,称为“浑(混)盘”。因“浑(混)盘”最后是多人“分红”,所以又称“红盘”,与之相对,“清盘”又称“青盘”。

【全文完】   

【本文曾发表于《象棋研究》2006年第2、3期。略有改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6 14:11:15编辑过]
6#
发表于 2007-4-6 22:37:0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重新学习了,受益良多!!

 记得春节前,我仅收到了张先生所写妙文的上集,下集找不到,我曾专门到北京邮购了第三期<象棋研究>才得以补全.


7#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10:00: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yjr1232007-6-20 18:22:00的发言:

既然以普通顾客来衡量,那么举例中的红盘棋,第一个陷阱是第3回合红方车二平三被黑方反将输棋,按照定义应归为青盘,如果后面变化对红方有利,则这盘棋应归为反盘。

同样,举例中的青盘,第1回合黑方垫炮是红方没有想到的,但如果有人想到了这步,那么顾客也找不到红方有什么后续手段,就会认为黑方有利,也就是表面上对黑方有利,按照定义就是红盘,如果实际上后面变化对黑方有利,则这盘棋应归为反盘。

等等……,总而言之,我感觉按照这样定义,几乎没有几个棋局可以很明确的划分。
QUOTE:
以下是引用yjr123在2007-6-20 18:41:00的发言:
青盘和红盘,基本上具有一定的“型”,很多棋谱以“连类并列”的方式把相似棋型的棋局放在一起研究,就说明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了棋局的“型”。
我认为棋谱中“同类并列”是为了使读者容易体会到棋局的奥秘,细微的差别,就会影响到着法的截然不同,要以这种型来区分青盘和红盘,更行不通,因为就算这个型的套路完全一样,那么套路走完后棋局结束了吗?如果没有结束,剩下的子力多少和位置好坏才是决定哪方优势的关键,要哪方优势甚至分出胜负完全由摆局者决定,任何一个型都可以拟局做成任何结果。

因为你已经认识了目前流行的大部分江湖棋局,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注意力转到了第一个陷阱之外的更为宽广的变化。
   

建议你以旁观者重新思考。我知道你一向反对棋托”“合伙骗人,我也是。但我们旁观他们的行径有助于理解江湖棋局的某些特点。

让我们仍以举例中的青盘棋为例回忆回忆那些棋托如何表演,他们是不是有一个人(以下简称甲)大呼小叫地说:这局红方用车将军不就赢了?另一个棋托(以下简称乙)说:黑黑车吃你红车了。甲说:你会下棋吗?我不怕你吃,我再用车将。乙扭头对身边的某一位看客(以下称顾客)说:这个人不会下棋。甲大怒,也对那位顾客说:你评评理,我不会下棋还是他不会下棋?乙说:你说红胜,那你与摆棋的下一盘啊!甲表现出聪明说:他是摆棋的,我哪能下过他?有本事你与我下。乙说:下就下,谁输谁交100元。甲说:赌钱?我不赌。另一个棋托(以下简称丙)说:“你怕甚么,跟他赌”。甲说:“赌就赌。”随即平车将军,乙刚要摸棋,摆棋的拦住:停,停!你俩下棋,我拿什么吃饭?你俩赌,可以,但谁赢了谁要给我10盘子钱。现在你俩一人压我这100元,我做中间人,谁赢了谁给我10元钱,我才让你把这200元拿走。乙掏出100元交给摆棋的,甲掏索半天只拿出50元,装作很无奈,对顾客说:“大哥,咱俩合伙跟他下,一人交50,赢了全归你,我就为了争这口气!”丙在一旁怂恿说:“对,合伙跟他下,不信赢不了他!我没带钱,否则一定跟他下!”只具有普通棋艺水平,对江湖棋局不了解的这位顾客这时有可能会动心,在大家的怂恿下,也掏出50元。结果可想而知。

这只是一次比较顺利的一次“忽悠”,有时候看客可能不愿参赌,棋托会用更复杂更精彩的“表演”引诱人上钩。不管他们怎么表演,首先棋局本身要具有一定的“诱惑性”,前面曾经说过,这个具有诱惑性的陷阱是针对不了解江湖棋局的普通的“顾客”设计的,“不太浅,不过深”!所以,青盘、红盘的分野就“首先从此入手”。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看棋托表演的结果就行了,经过一阵忽悠,顾客执红棋,某个棋托执黑棋,那么这局棋“一般就是青盘”。

反过来,经过一阵忽悠,顾客执黑棋,某个棋托执红棋,那么这局棋“一般就是红盘”。

这些棋托虽然不一定读过“心理学”,但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忽悠”,具有很强的心理诱导性,再加上棋局本身的诱惑性,行骗屡屡得手。

我们只讨论棋局本身的诱惑性,但旁观“忽悠”,可更清楚地理解棋局本身的诱惑性及其种类。

我想说的基本就这些,如果还有大的分歧,那么可能就如我在另一个帖子中提到的关于“几何学”中“平行线”的分歧一样,不在同一个概念体系了。

以下是引用yjr1232007-6-20 18:22:00的发言:
既然以普通顾客来衡量,那么举例中的红盘棋,第一个陷阱是第3回合红方车二平三被黑方反将输棋,按照定义应归为青盘,如果后面变化对红方有利,则这盘棋应归为反盘。

举例中的红盘棋,第3回合红方车二平三被黑方反将输棋,这是诱人上当的诱饵,引诱人误以为此局黑优而上当,所以此局是红盘。

举例中的青盘棋,红方连续弃车然后进炮将军取胜,这也是诱人上当的诱饵,引诱人误以为此局红优而上当,所以此局是青盘。

我前面说“具有诱惑性的诱人上钩的陷阱(尤其是第一个陷阱)是针对不了解江湖棋局的普通的“顾客”设计的,不太浅,不过深”。棋走到哪里才是一个针对顾客所设的完整的陷阱,这个“度”,您再体会体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1 10:06:45编辑过]
8#
发表于 2007-6-21 12:12:00 | 只看该作者

很难理解,虽然市面上有以红盘、混盘命名的棋书出版,但我没有能力区分出其中有什么差别,可能同样一局棋,你认为是典型的红盘,但别人却认为它是混盘,不信你可以看看红盘书中是否都是红盘,混盘书中是否都是混盘,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如此划分。

9#
发表于 2007-6-21 12:34:00 | 只看该作者
 

举例中的红盘棋,第3回合红方车二平三被黑方反将输棋,这是诱人上当的诱饵,引诱人误以为此局黑优而上当,所以此局是红盘。

举例中的青盘棋,红方连续弃车然后进炮将军取胜,这也是诱人上当的诱饵,引诱人误以为此局红优而上当,所以此局是青盘。

这两个举例说明,用了不同的标准判断,红盘认为顾客有能力识破第一个陷阱,青盘认为顾客没有能力识破第一个陷阱。

如果有托,则他可以说破第一个陷阱,也可以不说破第一个陷阱,说破了就是红盘,不说破就是青盘,这恐怕不应该作为判断标准吧。

10#
发表于 2007-6-21 12:38:0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说的基本就这些,如果还有大的分歧,那么可能就如我在另一个帖子中提到的关于“几何学”中“平行线”的分歧一样,不在同一个概念体系了。

你的体系建立后是给大家用的,如果别人都无法理解,那么这还有什么意义?

11#
发表于 2007-6-21 13:23:00 | 只看该作者
[1]首先表明看法:我是坚决赞同张云川先生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的。[2]就江湖棋局之青、红、混、反盘,感觉的确好复杂。我用了许多的时间去区分作者所给出的概念。其实在象棋棋局中就只有三种结果胜、和、负。我理解作者所立的青、红、混、反盘就是该局棋的解局过程的一种结果吧!,如把过程立为人们去认同的概念!肯定分出现重大的分歧,甚至不被认同为概念!因为解局的过程是动态的、变化的。我同意yjr123先生所说“如果别人都无法理解,那么这还有什么意义?”其实前辈们把这类局列为“江湖棋局”己给出了该类局的概念!既“江湖棋局”。如确要细分类别就要定位准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1 13:54:38编辑过]
12#
发表于 2007-6-21 14:28:00 | 只看该作者

不完全同意楼主的观点。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澄清本质,正本清源。

江湖棋局流行了几百年,抛开现时极不正常的“棋滩忽悠”,江湖棋滩自古有其自身法则。正常情况下棋滩的规矩是:
“红黑任选,红先黑后,和棋红胜”。依此而言江湖棋局大都就是“青盘”。然而万事无绝对,所谓水无常形、
兵无常势,江湖棋人偶尔也会创造一些红优的棋局以达到正奇变化之妙。

所以简单来说,我主张江湖棋局分为青盘,红盘即可。如果硬要和三种行棋结果胜、和、负对应,分出红优、黑优或
双方均势(平淡之作不可入江湖,后一种情况应只限于变化繁多的大局),分为青、红、混盘足矣。

13#
发表于 2007-6-20 12:44:00 | 只看该作者

用“表面上”和“实际上”来进行区分很模糊,也不科学。

表面上——以什么水平的人来衡量,计算深度如何才算是表面上?

实际上——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这又是一个很难确定的东西,同一个棋局,原来的结论和各种诠正结论大相径庭的很多,到底利于何方真的很难判断。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6-20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拙文是一己之言,而且“书不尽言,言不尽义”,见笑了。关于“青盘”“红盘”的区分,首先着眼于脱帽阶段,甚至可以说是第一个“陷阱”。

对“青盘”来说,红方开局或是(似)连续照将而胜,或是(似)开局就谋得大子,或是(似)子力占优而又(好像)可以把子力的优势转化为胜势,这是第一个陷阱,也是至关重要的陷阱,它吸引贪胜不知输的“顾客”选择红方博弈,而其后的着法却是黑方妙手扭转乾坤,让红方面临一个又一个考验,防不胜防。这样的棋局就是“青盘”。

“红盘”从理论上说与“青盘”相反,(但实际上陷阱的种类不如青盘丰富),(一般)是黑方在开局阶段有连续弃子解将还将(杀)而取胜的棋(诱着、假象),它吸引贪胜不知输的“顾客”选择黑方博弈,而其后的着法却是红方妙手扭转乾坤,让黑方面临一个又一个考验,防不胜防。这样的棋局就是“红盘”。

“混盘”是“诱着”不明显(或对双方都有诱着),但实际上对双方都有很多考验。不论顾客选择红方、黑方,摊主(或同伙)取胜的可能性都很大。

青盘和红盘,基本上具有一定的“型”,很多棋谱以“连类并列”的方式把相似棋型的棋局放在一起研究,就说明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了棋局的“型”。当青盘的一些基本的型被熟识后,再看到与某一青盘具有“相似局型”的棋局时,会本能地把它视为青盘。但实际上有时会有例外,如前文介绍的图4,它与青盘具有相似的棋型,但它在脱帽以后,与青盘大相径庭,青盘在脱帽后主要利于黑方,而这个貌似青盘的图4在脱帽后却主要利于红方,我称这样的棋局为青盘的“反盘”。同理,也有红盘的“反盘”。比较一下,一则棋局,开局表面上(不得不用这个词,没找到更恰当的表达方式,就理解为第一个陷阱或诱饵吧)利于红方,而实质利于黑方,其后仍然主要利于黑方,则此局为青盘;开局表面利于红方,(实质利于黑方,甚至实质也可能也不怎么有利于黑方),而其后仍然主要利于红方,则此局为青盘的反盘。同理,也有红盘的反盘。

目前江湖上流传的棋局,以青盘居多,(从心理学的角度青盘也更有利于吸引不识江湖棋局奥妙的顾客上当),以至于有些人就把青盘的某些特点理解为江湖棋局的共有特点,这不免偏颇。

现在,人们在潜意识中基本上理解了青盘、红盘,也常有人提及青盘和红盘两个名词,偶尔也有人提及混盘这个名词,但很少有人给出它们的定义。

我不揣冒昧,斗胆给出了上面的还不够严谨的定义,并与极少数人沟通后提出了反盘的概念。思考得不够深入,表达得不够准确清晰,如能引起棋友的共鸣,甚或是批判,也就没白做这件事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6-20 16:03: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yjr123在2007-6-20 12:44:00的发言:

同一个棋局,原来的结论和各种诠正结论大相径庭的很多,到底利于何方真的很难判断。

如果一则棋局本来被看作青盘,但后来诠正发现了妙着,从总体上扭转了红黑双方行棋的难易,使原本主要对黑方有利变成了主要对红方有利,那么,这局棋就成了青盘的反盘。这也正是我提出反盘概念的初衷所在。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6-20 16:22: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yjr123在2007-6-20 12:44:00的发言:

表面上——以什么水平的人来衡量,计算深度如何才算是表面上?

以普通“顾客”来衡量。俗语说“棋不过三步”,一般的“顾客”,自以为看透了三步,于是参与博弈,而恰恰是在三五步的时候他栽了跟头。大多数江湖棋局都是针对一般顾客设计的,它的第一个吸引人上钩的诱饵,埋藏得既不太浅,也不过深,对普通顾客刚刚好!

所以我特别重视第一个陷阱。所以我对青盘红盘所下的定义,首先着眼于第一个陷阱。(当然不能仅仅着眼于此)

当然,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个“表面”肯定会有所变异的。前文描述的只是目前阶段的江湖棋局的总体概况。

17#
发表于 2007-6-20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既然以普通“顾客”来衡量,那么举例中的红盘棋,第一个陷阱是第3回合红方车二平三被黑方反将输棋,按照定义应归为青盘,如果后面变化对红方有利,则这盘棋应归为反盘。

同样,举例中的青盘,第1回合黑方垫炮是红方没有想到的,但如果有人想到了这步,那么顾客也找不到红方有什么后续手段,就会认为黑方有利,也就是表面上对黑方有利,按照定义就是红盘,如果实际上后面变化对黑方有利,则这盘棋应归为反盘。

等等……,总而言之,我感觉按照这样定义,几乎没有几个棋局可以很明确的划分。

18#
发表于 2007-6-20 18:41:00 | 只看该作者

青盘和红盘,基本上具有一定的“型”,很多棋谱以“连类并列”的方式把相似棋型的棋局放在一起研究,就说明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了棋局的“型”。

我认为棋谱中“同类并列”是为了使读者容易体会到棋局的奥秘,细微的差别,就会影响到着法的截然不同,要以这种型来区分青盘和红盘,更行不通,因为就算这个型的套路完全一样,那么套路走完后棋局结束了吗?如果没有结束,剩下的子力多少和位置好坏才是决定哪方优势的关键,要哪方优势甚至分出胜负完全由摆局者决定,任何一个型都可以拟局做成任何结果。

19#
发表于 2007-6-20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江湖棋局之青、红、混、反盘,感觉好复杂。
如果把江湖棋局分为红先胜、红先和、红先黑胜三类是不是更通俗易懂?
20#
发表于 2007-6-21 16:03:00 | 只看该作者

江湖棋局的理论探讨如火如荼!好现象!

但还有棋友没有参与进来,如卢建华、黄政、朱小坚等,他们详细研究过江湖棋局,必定有些感受。

我也谈谈个人的看法:

1986年高考后,无所事事,和街头摆棋式者混在一起很久,自己也摆过棋式,当时一般都是摆一些看似红优,其实主动权在黑的棋,也就是“红黑任选,红先黑后,和棋红胜”。因为有“和棋红胜”的规定,就限制了选择红黑的权利,顾客基本只能选红棋。

后来,也有所谓的“托” (嘿嘿,我就当过),不过还是在棋艺上较量,没有现在赢要输打的现象。

当时的“托”过程和会心斋主14楼说的差不多。只不过有时是顾客稍有水平,能看透第一步陷阱或看透棋局,要持红,结局一般会和棋。因“和棋红胜”,所以,摆棋者就研究出几种棋,也就是所谓的青盘、红盘。据我所知,青红盘是江湖话的含义,如江湖话说眼睛叫招子,脸叫盘子等,青盘就是黑棋掌握主动权,在关键步上黑棋友选择的权利,从棋路树看,棋局的发展由黑棋决定;反之就是红盘。

时间久了,棋局记不清了,好像青盘有“识将还军”、“秦琼卖马”等简单的,也有“蚯蚓降龙”这样复杂的;红盘有“双红马”(兵在宫外的红胜局);混盘有“三战吕布”(因它是精巧红胜局)等。

时过境迁,现在的青红混盘棋等区分,和原来可能有很多不同,但我认为应该还是站在摆棋者的角度来定义。

不管如何定义(或者研究,探讨)大家都可畅所欲言、言无不尽。

21#
发表于 2007-6-21 18:03: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主张抛开棋局表面的假象,以棋局整个着法过程的主导权作为判断依据,如果双方着法都很容易,那就不是江湖棋局,如果主动权掌握在黑方手中,就是青盘,相反的就是红盘,如果着法复杂,双方都有很多变化和陷阱,则就是混盘,这样的判断比较客观,和张兄的判断结果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因为就算是托,他的最终目的也是让自己站在有利方面和顾客博弈。
22#
发表于 2007-6-21 18:37:0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
兹事体大!!!!

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一个棋局只要有二三妙着就是好局.如双方各自连续有三五妙着则就是大局了.
棋局在进行中诠释生命.
棋局在变化中展现奥妙.

如要分类,还须慎之.

23#
发表于 2007-6-21 18:54: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hzsjy在2007-6-21 18:37:00的发言:

关注中!
兹事体大!!!!

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一个棋局只要有二三妙着就是好局.如双方各自连续有三五妙着则就是大局了.
棋局在进行中诠释生命.
棋局在变化中展现奥妙.

如要分类,还须慎之.

支持"百家之言",择善受之!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6-22 08:46:0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各位的跟帖,谨受教矣。关注就是支持,谢谢!

补充意见如下:

以下是引用yjr1232007-6-21 12:38:00的发言:
你的体系建立后是给大家用的,如果别人都无法理解,那么这还有什么意义?

《欧几里德几何学》说: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之平行。

《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说:从直线外一点,至少可以做两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而《黎曼几何学》则说:过直线外一点,不能做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这三种几何学虽然各自矛盾,但在各自的体系里自圆其说,都可以称作真理。

后两者在一开始提出时不易被人接受。但后来在科学研究中证明这两种理论与第一种理论一样好用。

以下是引用yjr1232007-6-21 12:12:00的发言:
很难理解,虽然市面上有以红盘、混盘命名的棋书出版,但我没有能力区分出其中有什么差别,可能同样一局棋,你认为是典型的红盘,但别人却认为它是混盘,不信你可以看看红盘书中是否都是红盘,混盘书中是否都是混盘,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如此划分。

那本书概念含混。请参阅下帖,请注意其5楼的质疑:

http://www.hgchess.com/bbs/dispbbs.asp?BoardID=48&ID=11820&replyID=&skin

以下是引用高原红2007-6-21 13:23:00的发言:

……其实前辈们把这类局列为江湖棋局己给出了该类局的概念!既江湖棋局。如确要细分类别就要定位准确。

事物发展会分化、细化出若干子类别。我所定义的子类别可能不准确,不能一下子被人接受,但自信这种尝试是有意义的。

以下是引用yjr1232007-6-21 18:03:00的发言:
我主张抛开棋局表面的假象,以棋局整个着法过程的主导权作为判断依据,如果双方着法都很容易,那就不是江湖棋局,如果主动权掌握在黑方手中,就是青盘,相反的就是红盘,如果着法复杂,双方都有很多变化和陷阱,则就是混盘,这样的判断比较客观,和张兄的判断结果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因为就算是托,他的最终目的也是让自己站在有利方面和顾客博弈。

与我的主张基本一致。所不同者,是我把“棋局整个着法过程的主导权”又有所分化,(开局貌似对红方有利,但实际上这是陷阱,实际)整个着法过程的主导权主要掌握在黑方手中,是青盘;相反的是红盘;如果着法复杂,开中残局(尤其是中残局)双方都有很多变化和陷阱,是混盘;开局类似青盘,中残局类似红盘,是青盘的反盘;开局类似红盘,中残局类似青盘,是红盘的反盘。

 

 

 

或许再冷处理一段时间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会有新认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6 7:46:04编辑过]
25#
发表于 2007-6-22 10:11:00 | 只看该作者

  红盘、青盘、混盘的概念大家基本一致,只是需要精确的文字定义。

  而对于反盘这个概念,似乎与原来个人的认识有所不同;记得当时以朱鹤洲老师的《江湖排局集成》为蓝本结合其他棋书录入“江湖八大排局”XQF文件时,也是以“型”来类分局面(或盘面)的,对反盘的认识就是当“初生局”被世人熟知以后,江湖艺人创作的着法套路(也许是从红盘到青盘,但更多的还是从青盘到青盘,只是主变有了很大变化)有所变化的“衍生局”来作为反盘使用,这里的反盘概念是局与局之间的比较,参照点是“局”;而张云川兄提出的反盘概念是指同一局中局面与局面类比,参照点是“局面”。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6-22 10:48: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衍生等概念,我另有专文,本来已经写好,但其中的一个例局被yjr123先生发现了新变化,现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很快可以重新定稿。

谈谈我的认识:衍生出的新局,可能会有两类,一类是反局(我在前面一直主张的那个意义上的反局),一类是与原局虽有差别但还不至于“相反”的棋局--“姊妹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6 7:47:27编辑过]
27#
发表于 2008-9-22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象棋,就是从街头的江湖棋局开始的.
28#
发表于 2008-9-22 12:49:0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没明白,对江湖棋局,称之为红盘、青盘或混盘的意义何在?
29#
发表于 2008-9-22 17:36:0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其意义在于把江湖棋的这些素语明确化吧,因为江湖上本来有这些素语,有些棋友又对它感到模糊.
30#
发表于 2008-9-22 17:57:00 | 只看该作者

哦,明白了。

那我觉得yjr123说的有道理:我主张抛开棋局表面的假象,以棋局整个着法过程的主导权作为判断依据,如果双方着法都很容易,那就不是江湖棋局,如果主动权掌握在黑方手中,就是青盘,相反的就是红盘,如果着法复杂,双方都有很多变化和陷阱,则就是混盘,这样的判断比较客观,和张兄的判断结果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因为就算是托,他的最终目的也是让自己站在有利方面和顾客博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粤公网安备 44040302000128号|华工象棋网 ( 粤ICP 备4404034007231   我要啦免费统计

GMT+8, 2025-7-8 04: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